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鹦鹉热有潜伏期吗

2023-08-13 15:24:25生活百科27
鹦鹉热是一种因为鹦鹉等鸟类感染之后,可以传染给人类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最开始常见于饲养观赏鹦鹉的人群当中,因为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甚至是高热症状,所以被称为鹦鹉热。鹦鹉热是存在潜伏期的,可长可短,一旦有接触过病鸟的,或者有相应症状的,一定要及时治疗。鹦鹉热是有潜伏期的,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45天。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季,传播途径复杂。 当含有鹦

  鹦鹉热是一种因为鹦鹉等鸟类感染之后,可以传染给人类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最开始常见于饲养观赏鹦鹉的人群当中,因为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甚至是高热症状,所以被称为鹦鹉热。鹦鹉热是存在潜伏期的,可长可短,一旦有接触过病鸟的,或者有相应症状的,一定要及时治疗。

  

  鹦鹉热是有潜伏期的,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45天。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季,传播途径复杂。 当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粉尘或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或与携带细菌的分泌物、排泄物密切接触时,通过皮肤、粘膜和消化道可引起感染。 市场上出售的禽类中鹦鹉热衣原体的患病率在鸡中为 13%,在鸭中为 39%,在鸽子中为 31%。 因此,不是仅接触鹦鹉等鸟类会生病,接触鹦鹉热衣原体才是罪魁祸首。

  

  鹦鹉热的感染范围很广,各种家禽、鸟类、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均可感染此,尤其幼鸟易感。各种鸟类和家禽隐性感染并携带病原体,是本病的特征。 昆虫也可能是感染源。

  该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患病和受感染鸟类的排泄物、鼻腔分泌物、受污染的食物和空气,以及吸入含有衣原体的飞沫和灰尘。 另一种传播方式是皮肤伤口感染。 鸡螨和虱子等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这种疾病。

  

  这种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避免与病禽接触,进口的鸟类应该被隔离。 可用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对发生感染的场所和房屋进行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 家禽运输前后,饲料中应混入四环素,以加强预防作用。 必要时,需要采取检疫、隔离观察等措施。 病例应隔离治疗处理。


TAG:
热门标签: 奶爸(1) 看法(1) 刘姥姥(1) 突然(12) 同一(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