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青岛历史简介(青岛历史简介)

2023-08-13 15:25:26生活百科19
青岛历史简介青岛历史大事 田单破燕 【田单破燕】战国时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攻克齐国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当时的即墨城位于今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大朱毛村一带,是与临淄齐名的齐国大邑。当率众守城的田单得知燕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时,便进行反攻。田单下令将城中千...
青岛历史简介

青岛历史大事

田单破燕

【田单破燕】战国时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攻克齐国70余城,唯有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当时的即墨城位于今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大朱毛村一带,是与临淄齐名的齐国大邑。当率众守城的田单得知燕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时,便进行反攻。田单下令将城中千余头牛集中起来,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五彩缯衣,牛尾上捆苇草并灌上油脂。夜间,在城墙上开几十处洞穴,将牛纵出,燃其尾部苇草,牛被烧痛,便疯狂向燕军营垒冲去,5000名壮士随后发起猛攻,城中老幼鼓噪助威,燕军溃败。田单乘势收复了齐国全部失地。�

秦始皇三登琅缳台

【秦始皇三登琅缳台】琅缳台在今青岛胶南市琅缳镇境内,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郡县时首登琅缳,乐而忘返,留居3月,迁3万户于琅缳台下,亲自督工筑起了雄伟的琅缳台,立石颂德。次年(前218),秦始皇巡游胶东半岛归途中,再次登临琅缳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巡视东方时,第三次登上琅缳台。秦始皇前后三次登临琅缳台期间,还派遣徐福入海求仙药。�

田横岛五百义士殉节

【田横岛五百义士殉节】汉刘邦称帝后,齐王田横率500徒属退居今青岛即墨市田横镇东3�5公里海中岛上。汉王五年(前202),田横应诏赴洛阳,行至途中自刎而死,随行两门客亦死。消息传到海岛后,500壮士肝胆俱裂,于田横衣冠冢前哀唱《薤露歌》,歌罢集体挥刀自杀殉节。后人感其忠烈,遂收其遗骨合葬于岛顶,立庙祭祀,后世遂称此岛为"田横岛"。�

郑玄讲学不其山

【郑玄讲学不其山】东汉中平五年(188)冬十月,经学家郑玄(字康成)率门人到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避难,并在此处筑庐设帐授徒。明正德七年(1512),即墨知县高允中在郑康成授徒的书院村,重建"康成书院"。�

法显崂山登岸

【法显崂山登岸】东晋名僧法显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求取佛经,历时13年。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县城。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王伯恭聚众崂山

【王伯恭聚众崂山】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兖州人王伯恭在崂山聚众,反抗北魏南侵,自称齐王,与东莱镇将孔伯孙战,败死。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之南窑半岛,至今留有民间传闻之"王伯恭点将台"。�

重建即墨县

【重建即墨县】隋开皇十六年(596)重建即墨县,治所设于即墨城(今即墨市即墨镇)。战国时即墨为齐国大邑,秦代建即墨县,城址在今平度市古岘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除。重建的即墨县除包括原即墨县之部分境域外,还兼有原壮武、不其、皋虞3县之地,今青岛市区皆包括在内。�

设板桥镇市舶司

【设板桥镇市舶司】唐武德六年(623),在今青岛胶州市区设板桥镇,海上贸易肇兴。宋元�三年(1088),又设密州板桥镇市舶司,管理内外航务和中外商人的海上贸易,抽取进出港口的贸易关税。为宋代北方唯一对外开放港口。�

宋金海战

【宋金海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兵4路进攻南宋,其中一路为水军,由工部尚书苏保衡任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奴为副都统制,率战船600余艘、军士7万余人,由胶西(今青岛胶州市)海港出发。驶出胶州湾后,主帅驻泊在灵山卫附近的唐岛,船队则绵延海上数里。南宋朝廷命李保为浙西路副总管,率仅有的100余艘战船,于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从江阴出发,北上迎战。十月,李保水师到达今日照市石臼所海上,与金兵相隔仅30里。李保力排众议,率舟出击,在今青岛胶南市鸭岛附近与金兵鏖战,金兵战船顿成火海而全军覆没。因鸭岛当时名为陈家岛,故又称"陈家岛海战"。�

丘处机三来崂山

【丘处机三来崂山】金明昌六年(1195)、泰和八年(1208)、大安元年(1209),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3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和谈玄布道,对崂山道教的发展影响极大。嗣后,崂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

胶莱运河漕运

【胶莱运河漕运】元至元十七年(1280),莱州人姚演建议开凿胶莱运河,以缩短千里海程,利于南粮北运。至元十九年(1282)八月,在原胶河和胶莱北河的基础上开通了从胶州湾麻湾口到莱州湾海仓口的胶莱运河。至元二十一年(1284)通过这条运河运粮达3600万公斤,占该年江淮漕粮的60%。因大型粮船不能直接驶入运河,必须在塔埠头过驳中转,由是胶州湾内船舶云集,码头岸边仓廒棋布,是为胶州湾航运空前繁荣的一年。�

设卫所防御倭寇

【设卫所防御倭寇】明初,为防御倭寇入侵,沿海设有海防卫所。洪武五年(1372),在胶州境内设灵山卫,下辖夏河千户所、胶州千户所和灵山卫本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即墨县境内设鳌山卫,下辖雄崖千户所和浮山千户所。为设立卫所,朝廷不仅派来驻军,还从云南、江淮迁来大批军户,实行屯垦,并从河南、山西向青岛地区移民,以巩固海防。�

青岛地区设海关

【青岛地区设海关】清同治四年(1865),东海关在今青岛地区的塔埠头、金家口、青岛口设立3个分关,并在灵山卫、女姑口、沧口、沙子口、登窑和薛家岛等海口设常关分卡或代办处,管理口岸和征收关税。�

清末胶澳设防

【清末胶澳设防】清末,胶州湾为无防地区。清光绪十七年(1891),北洋大臣李鸿章偕山东巡抚张曜由威海抵胶州湾巡视,返京后,于是年6月11日上奏朝廷,提出胶澳(今青岛)设防之建议。6月14日,清政府颁布谕旨,议决在胶澳设防,并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于翌年率4营清兵移驻青岛。�

德国侵占青岛

【德国侵占青岛】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1月1日,德国政府以山东省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进入胶州湾,11月14日晨,德国海军陆战队官兵720人在青岛登陆,守将章高元避战自撤。清政府屈辱求和,11月30日又命章高元率部移驻烟台。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又名《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和开采沿线矿产。�

青岛的铁路、港口建设

【青岛的铁路、港口建设】德国侵占青岛后,为了掠夺中国资源和扩大势力范围,不惜巨资建港筑路。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9月,于1904年6月全线通车。港口建设始于1898年4月,1901年青岛小港工程竣工,1904年3月青岛大港一号码头北岸的5个泊位建成并对外开放。随之,二号码头、三号码头(即今之五号码头)和中央栈桥至1906年又次第竣工。1908年建成作为石油码头的四号码头。至此,青岛大港形成规模。�

辛亥革命即墨起义

【辛亥革命即墨起义】1912年1月,同盟会会员周敦恂、陈献堂、隋子孚、宋兆麟等20余人,在即墨成立"保安会",筹办军火,集聚力量,准备响应辛亥革命。1月27日晚,即墨县革命党军100余人占领县署,拘禁清朝知县,成立了临时民政署。后来,遭清军镇压,起义失败,死难者17人。�

孙中山莅临青岛

【孙中山莅临青岛】1912年9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赴北京商讨国是,接受了统筹全国铁路事宜之大权,随后赴各地视察。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由济南乘火车到青岛,下榻于青岛大饭店。在青岛期间,孙中山出席了广东会馆组织的欢迎大会,还到青岛特别高等学堂发表了讲话,并游览了崂山。9月30日,孙中山乘船前往上海。�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无暇东顾青岛,给对青岛垂涎已久的日本以可乘之机。1914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于9月15日前将"胶澳租借地"无条件交给日本,德军对此置若罔闻。1914年8月23日,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封锁了胶州湾口的青岛海域。9月2日,日本第18师团的一个旅团在龙口登陆,长途奔袭青岛,并乘机占据了胶济铁路。9月18日,该师团的另一个旅团在崂山湾的仰口登陆。9月23日,参战的英军西库斯联队1200余人也从崂山湾登陆。至此,英、日联军完成了从陆地对青岛德军的包围。10月31日,日军向占据青岛的德军发起总攻,德军力寡不敌,于11月7日投降。1914年11月16日,日军进入青岛市区,自此青岛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曾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又经5个月的交涉,于1922年12月1日签订了《山东悬案细目协定》,中国付出巨款,赎回了青岛主权和胶济铁路。1922年12月10日,中日双方在青岛举行了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收回青岛主权。�

中共青岛党组织建立

【中共青岛党组织建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后,出席会议的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回山东开展革命工作。1923年秋,邓恩铭来青岛建立中共党、团组织,在此期间,王尽美亦来青岛进行革命活动。邓恩铭以《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身份为掩护,深入到工人和知识分子中间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共青岛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3年11月,邓恩铭等已发展了11名团员,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1924年夏,又在今四方区海岸路18号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组长。1925年2月,中共青岛组改建为中共青岛支部。�

青岛惨案

【青岛惨案】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5月10日罢工胜利,各纱厂复工。这时,日本厂主不但不履行复工条件,反而勾结军警封闭工会,于是青岛各纱厂又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大罢工。罢工发生后,日本政府一面派遣军舰开进胶州湾,准备登陆屠杀工人,一面强迫北洋政府出面镇压。1925年5月29日,山东督军张宗昌和胶澳督办温树德出动军警2000余人,包围3家日商纱厂和工人宿舍,对赤手空拳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死8人,重伤17人,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此为震惊中外的"青岛惨案"。领导这次工人运动的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和支持工人运动的民主人士、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惨遭杀害。�

大刀会暴动

【大刀会暴动】自民国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7年农历七月,今青岛胶南市北部发生了大刀会暴动,遍布13个乡镇、400多个村庄,参加者数万人。会众手持大刀长矛,抗捐税、砸盐局、围攻乡公所、抗击官兵,声势浩大。胶南大刀会与诸城、日照各县大刀会汇合,攻打王台镇,其口号是:"打下王台进胶县,打下胶县进济南。"军阀张宗昌调集重兵,出动飞机、大炮、骑兵等围攻大刀会众,在残酷镇压下,该年农历十月大刀会星散解体。�

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1929年7月,青岛日资六大纱厂工人为反击日本厂主用停业手段迫害工人,举行了联合大罢工,其他工厂也随之相继罢工,在全市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罢工坚持了122天,个别工厂达134天。1936年11月,青岛各日资纱厂工人进行罢工和怠工斗争,12月2日,驻青岛的日本总领事馆决定日资9大纱厂全部停工,进行报复。12月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在青岛强行登陆,包围纱厂,断绝交通,逮捕工人,迫使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7项无理要求,逼令工人复工。�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60余艘军舰和几十架飞机侵入青岛海域和领空,在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日军在市郊的山东头登陆。1月14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国崎支队和海军第四舰队先后进入市区。国民党青岛市长兼第三舰队司令沈鸿烈未作任何抵抗之准备,在下令炸毁9个日资纱厂和港口重要设备、炸沉部分舰船后,提前于1937年12月27日率部逃离青岛。�

美军盘踞青岛

【美军盘踞青岛】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军乘机盘踞青岛。1945年10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6师司令谢勃尔少将偕高级幕僚由前海栈桥登陆,10月11、12日,该师2个团和7个直属营共2�7万人相继在青岛码头登陆。嗣后,美军蜂拥而来,并出动大批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至青岛。1946年5月13日,美国海军第7舰队抵达青岛。1946年11月,美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把青岛变成了美国在远东的主要海军基地之一。美军盘踞青岛期间,不断进行军事演习,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并横行市区,肆意残害中国人民。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解放青岛的青即战役,美军迫于形势,撤离青岛。�

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

【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青岛。青岛市人民政府同日成立,市长马保三。

青岛历史简介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我马上要去青岛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岛的一些历史背景.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青岛的历史文化

历史: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

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

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唐朝时青岛属于河南道管辖。

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 *** 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 *** 。

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 *** *** 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008年青岛举办”奥帆赛“,并被誉为”帆船之都“。

法显崂山登岸:

东晋名僧法显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求取佛经,历时13年。

乘商船返国途中遇飓风,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漂泊到崂山南岸登陆,被长广郡太守李嶷接至不其县城。

法显居不其县城期间,翻译了不少佛经,对佛教在青岛地区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宋金海战: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兵4路进攻南宋,其中一路为水军,由工部尚书苏保衡任水军都统制,益都尹完颜郑家奴为副都统制,率战船600余艘、军士7万余人,由胶西(今青岛胶州市)海港出发。

驶出胶州湾后,主帅驻泊在灵山卫附近的唐岛,船队则绵延海上数里。

南宋朝廷命李保为浙西路副总管,率仅有的100余艘战船,于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从江阴出发,北上迎战。

青即战役: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 *** 发起渡江战役,山东军区为配合 *** 向江南进军,决定解放青岛,并成立了青(岛)即(墨)前线指挥部,许世友任总指挥。

5月3日,中国人民 *** 32军和胶东军区、滨海军区及地方武装部队发起了青即围攻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连续突破了 *** 军队的三道防线,1949年 6月2日午12时青岛全部解放。

由于 *** 攻势迅猛,使青岛解放时水电未断,电讯通畅,港口设备和工厂企业完存无损,生产和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

青岛解放的当天,青岛市军管会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正式挂牌成立,并发布第一号布告: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

青岛市人民 *** 也于当日成立,马保三就任新青岛第一任市长。

晚上8点30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青岛的历史

青岛是山东第一大城市,青岛地区历史悠久,著名文化遗址有:岳石文化遗址(平度大泽山镇东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遗址(即墨金口镇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遗址(胶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李沧区古城顶遗址,距今也有3000年历史。 西周时期,青岛境内建立了夷国(今蓝村)、莒国(都城计斤,今胶州)等诸侯国。东周时期,即墨(今平度古岘镇)为齐国第二大都市,东部统治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北上迁都琅琊(今胶南琅琊镇)。

秦朝,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胶东郡的郡治即墨均位于今青岛境内。琅琊(胶南)还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临琅琊(胶南琅琊台),命徐福率船队从琅琊起航采仙药。

西汉,设胶东国,定都即墨,汉武帝即位前被封为胶东王,即位后封其弟刘寄为胶东王,历代胶东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王陵。汉武帝三临不其城(今城阳区),“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女姑山设明堂祭海。西汉琅琊郡皋虞县(今即墨温泉镇)人王吉任博士谏大夫,开创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王吉祖孙墓所在的即墨温泉皋虞,被奉为琅琊王氏祖庭。东汉,郑玄在不其县创立康成书院。

西晋,不其城(今城阳区)成为长广郡的郡治,法显印度求经回国,于崂山登陆,由长广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不其城为东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桥镇(胶州)成为著名贸易港口,设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关),宋朝更是与广州、泉州、明州并称为四大市舶司。

明朝设立鳌山卫、灵山卫(胶南灵山卫镇),鳌山卫辖浮山所(今市南区东)、雄崖所(即墨丰城镇),灵山卫辖夏河所(胶南琅琊镇)、王徐寨所。许铤奏请青岛口、沧口、金口镇等港通商获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胶州为山东三大直隶州之一,平度州为散州,隶属于莱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镇总兵府(当时山东共设三镇总兵)从蓬莱迁到青岛,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占领青岛。康有为藉此上书光绪,引发戊戌变法。 1898年3月,签署《胶澳租界条约》。11月,宣布青岛为自由港。

1899年,租借地命名为青岛市,设青岛、鲍岛、李村等区。大港码头、胶济铁路相继开工。 1911年,清朝二品以上大员七十多人以及恭亲王等人移居青岛。1913年发动癸丑复辟失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岛成为亚洲唯一战场,11月,日英联军占领青岛。

1919年,巴黎和会将青岛租界主权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索。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后改胶澳商埠局),下辖青岛市,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7月,国民政府接收青岛,设青岛特别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沈鸿烈以东北海军司令兼任青岛市长,1932年正式担任青岛市长,主政六年,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兴建设、促民生、斗日寇,奠定了青岛发展的坚实基础。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39年,即墨、胶州划归青岛市管辖,统筹规划建设。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直属民国政府。

1949年6月2日,解放军攻占青岛。青岛改为山东省辖市,辖市南、市北、台东、台西、四沧、浮山、李村7市区和崂山郊区。

1978年,胶县、胶南县、即墨县划归青岛,同时设立黄岛区。

1983年10月,平度县、莱西县划归青岛。

1984年5月4日,青岛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1987~1990年,青岛市郊五县先后改为县级市;

1988年,崂山县恢复为崂山区。

1986年,青岛市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设立国家级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青岛保税区。

1994年,青岛市区划调整为七区五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

2003年,设立国家级青岛出口加工区。

2004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园区。

2006年,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2008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港区。

2011年1月,国家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城市、龙头城市。

青岛的历史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公元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

而青岛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周 青岛境内建立了夷国(今蓝村)、莒国(都城计斤,今胶州)等诸侯国

东周时期,即墨(今平度古岘镇)为齐国第二大都市,东部统治中心,是西周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秦朝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胶东郡的郡治即墨均位于今青岛境内

琅琊(原胶南)还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

秦始皇曾三次驾临琅琊(原胶南琅琊台)[7]

西汉设胶东国,定都即墨,汉武帝即位前被封为胶东王,即位后封其弟刘寄为胶东王

历代胶东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王陵

西晋不其城(今青岛市辖城阳区)成为长广郡的郡治,法显印度求经回国,于崂山登陆,由长广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不其城为东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桥镇(今胶州)成为着名贸易港口,设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关),宋朝更是与广州、泉州、明州并称为四大市舶司

明朝设立鳌山卫、灵山卫(今黄岛灵山卫镇),鳌山卫辖浮山所(今市南区东)、雄崖所(进即墨丰城镇),灵山卫辖夏河所(今黄岛琅琊镇)、王徐寨所

许铤奏请青岛口、沧口、金口镇等港通商获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近代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占领青岛,遂将德国远东舰队司令部设在青岛

康有为藉此上书光绪,引发戊戌变法

1898年3月,清政府签署《胶澳租界条约》,胶州湾畔的小渔村由此成为当时远东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并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8]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岛成为亚洲唯一战场[9],同年11月,日英联军占领青岛

“一战”结束后,1919年英、美、法等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青岛的主权和山东的权益一概交给日本,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为纪念该运动,青岛修建了五四广场,该广场现已成为了青岛的新标志[7]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后改胶澳商埠局),下辖青岛市,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4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改胶澳商埠局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青岛为特别市,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

[10]新中国成立后1984年5月4日,青岛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1986年,青岛市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1]

1992年,设立国家级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青岛保税区

2003年,设立国家级青岛出口加工区

2004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园区

2006年5月,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12]2008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港区

2011年1月,国家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城市、龙头城市[13]

2012年,经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区划调整为六区四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六个市辖区和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四个县级市

青岛有什么历史?

(1)青岛,山东省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誉为“东方瑞士”。

(2)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 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 青岛因地理位置优越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因“一港一路”而兴,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航空港,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3)青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岛作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截至2017年,青岛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有1个国家级新区(青西新区),总人口920.4万。2016年,青岛地区生产总值10011.29亿元,增长7.9%,人均GDP达到109407元。

(4)青岛拥有道教名山崂山、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青岛奥帆中心等著名景点。老舍、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名人曾在青岛讲学;驻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


TAG:
热门标签: 监控证(1) 毒箭(2) 闭水(1) 心理学(4) 蝎子(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