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游学是什么意思(游学是什么意思)

2023-08-13 15:29:11生活百科16
什么叫做游学游学,意思是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出自《北史·樊深传》:“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游学 (Study Tour),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
什么叫做游学

游学,意思是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出自《北史·樊深传》:“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

游学 (Study Tour),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所谓游学即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

种类:

1. 语言类游学:语言类游学是以学习语言为主题的,例如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日语、韩语、泰语等。其中以英语游学最为受欢迎。

2. 特色游学:到各国学习当地特色的技能,此类游学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例如到泰国学习泰式料理,到新西兰学习酿酒,到印度学习瑜伽等。

3. 定制游学:根据个人需要,量身定制个人需要的游学方案,例如游学国家、学习内容、出行时间,已经成为当前最时尚的游学方式。

游学是什么意思

游学【解释】:

1.远游异地,从师求学。

2.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

3.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

【拼音】[yóu xué ]

游学造句:

1、据台湾“中央社”4月29日报道,大学四年,前三年的每年暑假,国贸系的余政都去游学。

2、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3、祝福传承中国游学会骏业千秋,鹏程万里。

4、丘裕春今明两天,由惠州市旅游协会主办,首届“丹荔冰酒”杯行业运动会在惠州旅游学校举行。

5、电视虽好看,书山要攀登。网络再迷恋,学海更神奇。社会大舞台,校园最直白。珍惜书山路,畅游学海中。通知去报道,崭新校园里,等你捷报来!

游学是什么意思

游学的意思是: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也指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亦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

游学的造句:

1、大地海外升学服务中心包括暑期国语游学团及海外留学介绍服务的资料,以及数个国家的学制及院校的资料。

2、目前以游学及留学咨询、国际交换生为核心,拥有个人留学服务、短期特色课程培训服务、文化传播等多个发展平台。

3、国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土壤和培养模式,既有博学鸿儒讲学,又有游学实践。

4、城西菜农李存深有个儿子李博是个读书人,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四处游学,知识颇丰。

5、大学四载,游学江城,博览群书,触类旁通,涉猎广泛,过目不忘。

6、有一年,董丰从外地游学归来,刚好路过岳父家中,便借宿一晚。

8、卫子岭出示了郡守府的出关符节,说”大叔,我是游学的士子,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9、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义守大学的海外游学计划。

游学是什么意思

1、游学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

2、出自《北史·樊深传》:“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

3、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

游学是什么意思

游学意思是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

出自《北史·樊深传》:“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

引证解释

游侠和儒生。

《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指从事游说的人。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②章炳麟《秦献记》:“ 斯 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祸始。”

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

①《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游学博闻,事 楚襄顷王 。 顷襄王 以 歇 为辩,使於 秦 。”

②唐皇甫湜《祭柳子厚文》:“呜呼柳州,秀气孤禀,弱冠游学,声华籍甚。”

③清 韩程愈《睢阳袁氏(袁可立)世系谱序》:“稍长游学四方,得交环中先生,见其意气豁如,有郭林宗、李元礼之风。”

④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 文玺师 出家于会宁,尝游学于宁夏。”

⑤鲁迅《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我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我是觉得的。”

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源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偿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宴游与学习。

①《汉书·史丹传》:“ 哀王 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颜师古注:“同处同养以至於壮大。”

②《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游谓宴游,学谓讲学。”

旧时谓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①《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②《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 同游学。”

③宋司马光《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诗之一:“素发青眸七十馀,未尝游学只安居。”

④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幼习儒业,游学至京师。”

游学是什么意思呢?

"游学"是近几年新兴的名词,是一种新事物,它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的内容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

它是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未来高质量的教育前提下发展空间一定会越来越辽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游学的深刻体现。

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圣经中记载的“东方五学士,祝贺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l波罗在中国的游历,都透露出古代东西方游学交流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而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大中院校、社会机构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开设游学课程,积极鼓励并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到不同文化环境中去探访、并沉浸其中,通过亲自体验而学习和理解非母语或非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同时强化提高外语水平。


TAG:
热门标签: 二郎神(3) 鲜虾(1) 体育场(2) 百合(1) 切换(1)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