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简介(大、小仲马的代表作)
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戏剧创作背景取材极为广阔,如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以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为背景,而五幕剧《安东尼》则是以复辟王朝的上流社会为背景。
作为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的一员,他主张废除掉古典主义给戏剧定下的众多的清规戒律。他和许多的浪漫主义作家一样认为戏剧要向观众展示生活的激情,观众才会为之感动。
写作风格:
在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蒙梭罗夫人》中大仲马曾这样说到:“历史事件有这样一种特性,那就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重要性表现在先于它而出现的环境中。”这体现了作家重视历史叙事小说文本中对于历史大背景的描写力求逼真化的原因。
因此,尽管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常常由于为所欲为的随意改变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遭受非议,但是众多的外国读者了解法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体会法国历史的交替变更是从阅读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开始的。
大仲马将小说这种文体形态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文体特点是能够容纳巨大的社会生活,这样就可以展现出大仲马宏大的历史叙事手法。
大、小仲马的代表作大仲马的代表作:
1、《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44—1846年。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邓蒂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邓蒂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该小说以基督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
2、《三个火枪手》
这部历史小说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朝代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掌权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为背景。
描写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朵斯、阿拉宓斯和他们的朋友达尔大尼央如何忠于国王,与黎塞留斗争,从而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种种情况。小说时间起止是1624-1628年。
3、《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的激烈的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培植黑色的郁金香这条线,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拜尔勒是个完全不过问政治的青年医生。他爱好培植郁金香,并在试着培育一种没有一点杂色的大黑郁金香,因为第一个培育出黑郁金香的人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拜尔勒的邻居博克斯代尔为了得到这笔奖金,也想培育出黑郁金香。
他对拜尔勒很忌妒,生怕拜尔勒捷足先得。他不择手段地监视拜尔勒的行动,暗中破坏他培育起来的郁金香,尔后他又诬告拜尔勒藏着有损于荷兰总督制的信件,致使他无辜锒铛入狱,险些被送上断头台。拜尔勒在狱中与看守的女儿萝莎相识并相爱,最后喜结良缘。
4、《王后的项链》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夜访旧王室的一个落魄失意的后裔拉莫特夫人,对她慷慨解囊,好意相助。拉莫特夫人阴险毒辣、野心勃勃、反而恩将仇报。
她怂恿王后买下一串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又利用了罗昂主教对王后的痴情、费尽心机,制造骗局,从中骗取了项链,几乎使王后身败名裂,最后,她终于被识破,打上烙印后锒铛入狱。
5、《红屋骑士》
这是大仲马又一部艺术性、可读性都很高的长篇佳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个悲壮凄婉的爱情故事。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党抓住后判处死刑,王后的崇拜者红屋骑士莫朗在朋友的帮助下几度冒死营救,总是功亏一篑。最后王后处死,骑士殉情。
小仲马的代表作:
1、《茶花女》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2、《克洛德的妻子》
小仲马最初的回忆记载于他的话剧《克洛德的妻子》(1873)的前言之中:那是在他母亲卡特琳娜-拉贝的家里,当时的意大利人广场(现在叫布瓦埃勒第安广场)一幢房子的阁楼里。他的父亲正在儿子的哭叫声中写作,突然抓起孩子,扔到了房间的另一端。
大仲马的生平有哪些介绍?大仲马(1802~1870年),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侯爵,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的痛苦,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
大仲马是谁?写过什么著作?一、作品:
大仲马的文学作品许多研究大仲马的专家都作过统计,但他们统计的结果很不一致。斯特洛夫斯基说有1384本;勒诺特尔说有300本;莫里亚克说仅小说就有500、600卷。格里奈尔提供的数字最为详细,按最齐全的一种十八开版本计算,大仲马的纯文学作品有:小说150部,300本;戏剧25本,其中包括57出正剧、3出悲剧、23出喜剧、4出歌舞剧和3出喜歌剧。
路易王朝时代:《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裙钗之战》、《阿芒得骑士》、《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王后的项链》、《基督山伯爵》;
大革命时代:《昂热•皮都》、《夏尔尼伯爵夫人》、《红屋骑士》‘
拿破仑时代:《双雄记》;
其他作品:《苏后马丽惨史》、《加里波迪回忆录》、《大仲马精选集》 、《德•冈热侯爵夫人》、《恶狼司令》《浪荡天才—大仲马回忆录》、《大仲马美食词典》、《西西里风云》、《命运之鸟》、《暴君末日》、《阿斯加尼奥》、《玛戈王后》、《蒙梭罗夫人》、《四十五卫士》《黑郁金香》、《侠盗罗宾汉》。
二、大仲马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
大仲马简介,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是哪一年病逝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是1870年12月5日病逝的。
法国作家大仲马
大仲马简介
一个正直勇敢的青年水手,正当他对生活充满着好的追求的时候,由于被嫉妒他的人告密陷害而下狱,在黑暗的牢房里度过了整整十四个年头。他按狱友提供的线索,找到宝库,成为百万富翁。他改名基度山伯爵,靠“万能的金钱”,他随心所欲,对有恩于他的船主摩莱尔报了恩,对陷害过他的仇人马瑟夫伯爵、银行家邓格拉斯和法官维尔福,一一作了惩罚。这就是小说《基度山伯爵》的故事梗概。小说情节紧张生动,富有传奇色彩,很引人入胜,因此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
小说的作者叫亚历山大·大仲马,法国人,1803年出生。他出生在一个将军的家庭,父母早丧,生活贫困。青年时代,他做过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大仲马简介,当过奥尔良公爵的抄写员,参加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大仲马简介,当过炮兵连的副连长。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曾带兵进入巴黎,并编辑报纸。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后,他被迫流亡国外。1860年他到意大利去协助加里波第征战。
大仲马的复杂的带有冒险色彩的生活经历,为他创作出离奇曲折的故事提供了条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达100多部,都以情节生动紧张取胜。其中《三个枪手》,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流传。大仲马死于1870年12月5日。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亚历山大·仲马的生平简介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出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
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
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
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
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
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
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
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剧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
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同年7月脱稿。
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
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
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
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
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831年5月3日《安东尼》面世。1832年2月《泰莱萨》问世。
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仲马独自或与人合作写成的大量剧本中,值得一提的有:爱情题材的《卡特琳娜·霍华德》(1833)、以刚去世的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基恩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荡与天才》(1836)、描写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故事的《卡里古拉》(1837)、与瑞尔拉·德·奈瓦尔合写的爱情题材的正剧《炼金术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间写的喜剧《贝尔·伊尔小姐》、《路易十五时代的一桩婚事》、《圣西尔的小姐们》等。
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纪报》连载了他的中篇小说《保尔船长》。
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残酷的皮埃尔》。
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和别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
1842年,发表以18世纪奥尔良公爵菲力普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阿芒得骑士》。
1844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
1845年,发表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玛尔戈王后》,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续篇《二十年后》。
1846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
1847年8月,仲马又在以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的话剧《红屋骑士》中,以旧的波旁王朝隐喻七月王朝,发出了武装推翻七月王朝的呼吁。1847-1848年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四十五卫士》。
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身着戎装,带兵进攻巴黎。每当清晨来临之际,他把自己编辑印刷的报纸分发给市民们,宣传自己的共和思想。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后,大仲马持反对态度,只好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60年,他前往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
1848-1850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布拉热洛纳子爵》。期间还发表了以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兆为背景的总题为《一个医生的回忆》的一组小说《约瑟夫·巴尔萨莫》(或译《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大野心家》,1849年),《王后的项链》(1849-1850年)。
1851年,发表《昂热·皮都》。
1852-1855年,发表以路易十五亲政时期为背景的《克莱弗的奥兰普》(1852年)、以复辟王朝为背景的《巴黎的莫希坎人》(1854-1855年)及《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年)。
1857年,发表《耶户一帮子》(或译《双雄记》、《杀手与侠盗》)。
1858年,发表以七月王朝为背景的《马什库尔的母狼》。
1867-1868年,发表以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动乱为背景的《白党与蓝党》。
1868年从勒阿弗尔归来以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只能偶尔读读自己的旧作。
1869年,他遵照医嘱去布列塔尼的一个僻静角落休息,同时为出版商勒麦特尔编写一本《烹饪词典》。不过他已筋疲力竭,未能完成这项工作。
1870年春天,大仲马又去法国南方疗养。7月回到巴黎,普法战争--他在《普鲁士恐怖》中预言的那场战争爆发了。小仲马赶在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之前把他带到自己在诺曼底省第埃普城附近的海滨别墅。人们向他隐瞒着法军在战场上惨败的真相。他已经严重失去记忆。
1870年12月,大仲马卧床不起,他嘱咐家人去请一位教士。但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时,他已经失去知觉。当晚10时,他死在女儿玛丽的怀中,享年68岁。12月8日,大仲马的遗体临时葬在离第埃普一公里的涅维尔小教堂的墓地里。第埃普市政委员会的代表团和一些作家、艺术家出席了葬礼仪式。在第埃普避难的巴黎日姆纳兹剧院经理蒙蒂尼代表逝者的生前好友发表了演说。
1872年4月16日,在巴黎附近大仲马的故乡维莱尔--科特莱,举行了正式安葬仪式。
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大仲马资料大仲马的祖父德-拉-帕埃德里侯爵原本是圣多明哥岛上的一个充满激情而好色的贵族,家里有一大群黑人奴仆,其中一个名叫露易·仲马的女黑奴给他生了一个混血儿,这便是大仲马的父亲托马斯·亚历山大。托马斯成人后想去参加拿破仑的军队,允德-拉-帕埃德里侯爵不许他使用自己的姓氏报名参军,这个傲慢的老贵族认为一个混血儿士兵使用自己的贵族姓氏,是有辱门庭的。托马斯只好用母亲的姓氏参加了拿破仑军队。由于他作战勇敢,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就由一名士兵升为一名将军。拿破仑开始独裁统治之后,由于托马斯是个激烈的共和党人,被解除了军职。托马斯郁闷而死时,大仲马才3岁半。不到四岁的他,竟拖起一条火枪,嚷着要”干掉打死父亲的上帝“。接着,祖父又破了产,大仲马的家境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后,大仲马已经13岁,他曾被视为波拿巴分子而受到歧视。他的母亲想重振家业,便让他做出抉择,是采用帕埃德里这个古老而又尊严的贵族姓氏呢,还是保留黑奴的姓氏仲马呢?这两个姓氏的高低贵贱,以及哪一个对自己的命运影响大,少年仲马心里非常清楚,但他还是坚定地对母亲说:“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大仲马20岁那年准备闯荡巴黎,但他身无分文,无法成行。偶尔的一天晚上,他来到酒店里与人赌弹子,凭借在乡间游逛时练就的高超的弹子技术,他赢了满满一口袋钱,当夜便告别母亲,狂喜地奔向巴黎。
到巴黎之后,大仲马幸运地遇到了父亲的旧友福阿将军,经福阿将军举荐,他当上奥尔良公爵府上的公务员。生活稳定之后,大仲马把母亲也接到了巴黎。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马在当差之余,经常替法兰西剧院誊写剧本,以增加收入。许多精妙的剧本让他深为着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誊写的剧本,动手写自己的剧本。有一天他来到法兰西剧院,径直走进当时著名的悲剧演员塔玛的化装室,张口就说:“先生,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额头,给我带来好运气吗?”塔玛微笑着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说:“我以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名义特此为你这个诗人洗礼!”大仲马一点儿也没在意这位大演员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证实我能做到!”
然而,大仲马花了三年时间写出的大量剧本,没有一个被剧院接受并上演。直到1928年2月11日傍晚,法兰西剧院才给他送来一张便条:“亚历山大·仲马先生,你的剧作《亨利三世》将于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马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体面的硬领,他连忙用硬纸剪了个硬领,套在脖子上便飞奔剧院。但是到了剧院他却无法靠近舞台,因为连座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观众。直到演出幕落以后,剧院主持人请剧作家上台时,大仲马才得以出现在台前,顿时,暴风雨般的喝彩声响彻剧场。当时的报纸如此描述他:“他的头昂得那么高,蓬乱的头发仿佛要碰到星星似的”。这个带着硬纸领子的混血儿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了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戏剧创作的成功使大仲马名声大振,他也因此得以加入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历史也证明了大仲马的戏剧创作活动对浪漫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亨利三世》,最早为浪漫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却是他创作的一系列历史传奇小说。大仲马的作品浩如烟海,据他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但他的研究者却认为,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写作工厂里一些“枪手”们的“捉刀”之作。即便属于他创作的80多部小说中,也都有奥格斯特·马奎的很多心血。马奎是一个善于编排情节的学者,并且精通历史。
经过时间的无情淘汰,大仲马的大多数小说早已被人遗忘,甚至绝迹。目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只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几部作品。无产阶级文豪高尔基曾称赞《基督山伯爵》是一部“令人精神焕发的书”。但是,同一些伟大作家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还没有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也无法进入19世纪文学第一流的杰作行列。因此,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的地位还不能和巴尔扎克、雨果等文学大师相抗衡。
大仲马在奥尔良公爵府上当公务员期间,私生活放荡不羁,他和与自己原本同住一楼的女裁缝卡特琳·拉贝同居了很长时间。拉贝给他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在文学声誉上大大超过他的小仲马。这时候,大仲马又和一个戏剧编辑的女秘书好上了,他便抛弃了拉贝。直到七年后他成为巴黎有名的剧作家时,才认下小仲马,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尽管他后来一直抚养着小仲马,并担负着拉贝的生活费用,但小仲马的内心一直与他有一种说不清的隔阂。特别是大仲马横加干涉小仲马的爱情这件事,给小仲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1848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接着,他又花了将近4年时间把它改成剧本,于1852年演出后大获成功。后来,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小仲马改写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却因为反对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正在布鲁塞尔苦度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打去电报:“巨大的成功!就像你的剧本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大仲马真是又嫉妒又骄傲。当后来又有人再次把仲马父子的作品做比较后,仍然认为大仲马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小仲马的一本《茶花女》时,大仲马幽默地说:“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
大仲马68岁时停止写作,他并非厌倦了创作,而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女演员阿达·孟肯。风流了一辈子的大仲马,一下子认定了光彩照人的阿达·孟肯就是他此生的归宿,他要在有限的余生里认真地享受一下真正的爱情。不幸的是,阿达·孟肯在一次演戏时从飞驰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埋葬了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喝得醉醺醺的大仲马在晴空下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到儿子小仲马家里,一坐下就大声说:“我的孩子,我是到你这儿来等死的。”
半月以后,大仲马去世。
TAG:
热门标签: 挂钩(1) 易钟玉(1) 有方(1) 李夫人(3) 母线槽(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大仔恋(仔仔和大S为什么分手?)
大仔恋的详细经过2008年1月,“大仔恋”宣布画下句号。虽然从去年底到现在,两人感情变淡有迹可寻,但是依然是娱乐圈新年来的第一起分手事件。回顾两人的近三年恋情,似乎没有人能够解释这对原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恋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又为何在分手之后,强势的大S会挺身而...
-
上一篇
戴上我的爱(歌词里有,许下的承诺,是什么歌名,谢谢)
戴上我的爱 歌词歌曲名:戴上我的爱歌手:潘玮柏专辑:Will'S 未来式戴上我的爱心海 闪亮著金色的期盼今晚 环绕在幸福的等待今晚星空看来有些怪我望著你心里话我不能再等待有一些感概添加著期待一路走来有你有我的日子很浪漫我还记得第一场电影我们一起看想要偷偷牵你手却又不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