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传书("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鸿鹄传书的出处:鸿鹄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单于扣留,苏武不肯就范,于是流放到北海放羊数十年;汉昭帝继位时,汉匈和亲,汉朝使者要求释放苏武,而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同苏武一起被扣留的副使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让汉使对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苏武未死。单于听后十分惊奇,又无法抵赖,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
鸿雁传书的意思
鸿雁传书又叫做飞鸽传书。鸿雁传书一般用来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鹄飞得很高,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鸿雁原本是大型候鸟,每年在秋季时就会南迁,因此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的典源
《汉书》卷五十四: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鸿鹄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事,后因以之喻书信。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苏武牧羊: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鸿鹄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1、鸿鹄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2、鸿鹄传书出自于哪里。
3、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4、鸿雁传书源自于历史故事。
1.鸿鹄传书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的就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鸿鹄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鸿鹄传书源自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如今的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草原生态学权威专家任继周先生,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北海乃是武威市民勤县,并与兰州大学的两位学者张自和、陈钟撰写了《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并于2006年8月11日公开发表,予以佐证。
鸿鹄传书出自那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新年快乐,如果帮到你,请记得采纳,O(∩_∩)O谢谢!
“鸿鹄传书”一词,源于哪 个历史故事?苏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典故】 匈奴自从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生长在汉朝的匈奴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
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
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
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
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
”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
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
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
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
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
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
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
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
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鸿鹄传书一词 源自以下哪个历史故事“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楚汉相争D.岳飞抗金
答案A
TAG:
热门标签: 沙糖桔(2) 白胜(2) 光触媒(1) 扰民(3) 心机(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股票网上开户(股票怎么在网上开户?)
网上股票开户怎么开?第一步,需要在手机上安装股票专用开户软件,这里以广证为例进行讲解。先下载安装好开户专用app。 第二步:在手机上单击并运行该软件,进入软件页面,如图。提示三分钟轻松开户。点击左侧第一项,我要开户,进入 第三步,进入后提示,开户需要准备的条件。如身...
-
上一篇
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关于水仙花的传说有哪些?)
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娥皇女英,娥皇女英殉情,魂魄化成水仙花;希腊传说,美少年冷漠对待山林女神的爱被惩罚成为水仙花;善心传说,病了的女孩将自己的食物给了乞丐,其赠的水仙花医治好了病;龙王传说,女子不愿嫁龙王作妾侍化为一株水仙花;民间传说,女孩宁死不嫁恶霸为妻,天神可怜女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