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离宫别馆(唐朝时期著名的宫苑建筑)

2023-08-13 15:31:54生活百科30
离宫别馆的解释离宫别馆的解释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汉 司马 相如 《上林赋》 :“於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一本作“ 离宫别舘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 卷二:“离宫别馆之 所在 ,车辙马迹之所向,咸堑山而陻谷。”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离宫别馆的解释

离宫别馆的解释

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汉 司马 相如 《上林赋》 :“於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一本作“ 离宫别舘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 卷二:“离宫别馆之 所在 ,车辙马迹之所向,咸堑山而陻谷。”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 子胥 不见戮,则 吴 之离宫别馆至於今可存。” 清 孙枝蔚 《 姑苏 台》 诗:“离宫别馆连云起,此事蚤传 越王 耳。”亦作“ 离宫别观 ”、“ 离宫别窟 ”。 《史记·大宛列传》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宋 姚宽 《西溪丛语》 卷下:“以 昆仑 为宫,亦有离宫别窟。”

词语分解

离宫的解释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详细解释.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曾春 出游 离宫。”《汉书·贾山传》:“ 秦 非徒如此也,起 咸阳 而西 别馆的解释 ∶帝王在京城主要宫殿以外的备巡幸用的宫室;离宫别馆 ∶别墅 ∶招待宾客的住所详细解释.行宫;别墅。《史记·李斯列传》:“﹝ 始皇 ﹞治离宫别馆,周徧 天下 。”《晋书·隐逸传·戴逵》:“ 吴国 内史 王

唐朝时期著名的宫苑建筑

唐长安城中有三组宫殿群,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其中兴庆宫建成较晚,这里暂不涉及,容后介绍

前期还在长安、洛阳之外建有不少离宫别馆,其中有些比较重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那里,所以有必要简要地予以介绍

>一、太极宫 西内太极宫是隋文帝时期兴建大兴城时修建的一组庞大的宫殿群,当时称之为大兴宫

唐朝建立后,改大兴城为长安,改大兴宫为太极宫,成为唐王朝的政治中 心

为了更清楚介绍太极宫,有必要将长安城的基本布局作一介绍:唐长安城分为三大部分,即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宫城除了太极宫外,还包括掖庭宫和东宫,前 者位于太极宫的西面,后者位于其东面,分别为嫔妃与太子居住的地方

宫城位于长安城的最北面,背靠长安城外的一条从西向东的高坡——龙首原,宫城的南面便 是皇城

皇城是唐朝 *** 各机关的所在地,是唐王朝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皇城之外便是外郭城,坊市及官员、百姓都住(处)在外郭城

无论外郭城还是皇城、宫 城,都有高大夯土城墙,十分雄伟

>太极宫考古实测东西长2820

2米,南北长1843

6米

南面有五个大门,正中的门叫承天门 (位置在今陕西西安莲湖公园南墙),门外与皇城之间的东西横街宽三百余步,是长安城最宽的街道,实际就是一个广场

承天门是举行“外朝”的地方,每逢国家 大典,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以及阅兵、受俘等,皇帝均登承天门举行大典

太极宫的前殿名叫太极殿,是举行“中朝”的地方,每月的朔望朝都在这里 举行

太极殿北边的两仪殿是举行“内朝”的地方,“常日听朝而视事焉”(《唐六典》卷7《工部尚书》)

包括这两殿在内,太极宫共有十六座大殿,位于中轴 线上除了这两座大殿外,还有甘露殿、延嘉殿

在这四座大殿两侧有武德殿、承庆殿、安仁殿、昭庆殿等大量建筑群,著名的陈列功臣画像的凌烟阁也在太极宫内

太极宫北门即玄武门,这里驻有保护皇宫的重兵,所谓“玄武门之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出了玄武门便是西内苑,有苑墙环绕,并驻有禁 军,可以从北面保卫宫城的安全

承天门大街对面的皇城,在北面没有城墙,而宫城南面却有高大城墙

站在宫城城墙上,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到皇城中的一切

宽阔 的承天门大街实际上就是一片开阔地,且宽度超过了一箭之遥,这种设计对保证宫城南面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唐长安城的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了城中城的格局,太极宫就处在长安城的中央位置,既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有利于皇宫的安全保障,这种建筑格局对后世京城的规划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大明宫 大明宫本来是在贞观八年(634)为其父修建的一处避暑的宫殿,当时称之为永安宫,还没有完全建成,李渊便死去了

其位置在长安城北的 龙首原上,即长安城东北角的禁苑之内,其南墙即外郭城的北墙,就像长安城突然长出了一个头一样

龙朔二年(662),唐高宗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次年高 宗便搬到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

自此以后,除了外,唐朝的历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遂使其政治中心由太极宫转移到了大明宫

>大明 宫位于今陕西西安火车站北部偏东一公里多的龙首原上,实测宫城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长1674米,东墙长2614米,略呈楔形

大明 宫南墙与太极宫一样设有五个城门,中间的正门叫丹凤门,丹凤门大街宽一百二十步

丹凤门与承天门相似,凡改元、大赦、献俘等重大活动,皇帝都要驾御丹凤门 城楼主持

>大明宫的正殿是含元殿,它与丹凤门及宣政殿、紫宸殿等大殿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构成了大明宫主体建筑

含元殿前东西两侧有 >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实测图翔鸾、栖凤二阁,其夯土台基考古实测高三米余,东西长75

9米,南北宽42

3米,左右两侧有形成斜坡台阶的龙尾道由平地直通大殿

含元 殿是举行“外朝”的场所,也是当时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非常壮丽,站在含元殿前,终南山清晰可见,长安街市尽在眼前

现在地面建筑物虽然荡然无存,但站 在其宫殿遗址上仍可体会到当日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的情景

>含元殿后的宣政殿是皇帝举行“中朝”的场所,其后面的紫宸殿是举行“内朝”的场所,紫宸殿西北面的延英殿是皇帝召见宰相议政的场所,并形成于“延英召对”制度,在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麟德殿建筑群始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6),前、中、后三殿相连,以中殿为主殿,并有回廊相绕,与东亭、西亭和郁仪、结邻楼对称,开创 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新风格

考古实测殿基遗址东西宽70余米,南北长130米,规模非常之大

这里是皇帝召见外国使者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

>大明宫中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建筑外,处在中轴线上的大殿还有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东西两侧有珠镜殿、清思殿、太和殿、绫绮殿、浴堂殿、宣徽殿和紫兰殿、含冰殿、承香殿、大福殿、会庆殿、金銮殿等建筑

由于大明宫位于太极宫的东面,故又称东内

大明宫内还有太液池,它位于中轴线上,在含凉殿以北、玄武殿以南的中间位置上,是长安城中规模颇大的一处皇家苑池

近年来考古队在太液池南岸遗址进行了 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的发掘,揭示出南岸中段的池岸遗迹,岸坡陡缓不均,岸线弯曲有致

池内岸边有栏杆式水上廊道和水上亭榭类建筑遗迹,初步向世人揭示 出了太液池周边廊榭相连,水域辽阔的宏大气势

>三、离宫别馆 >唐朝的皇帝与其他王朝的帝王一样,也在各地修建了不少的离宫别馆,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周围

这些离宫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是在前朝离宫的基础上改建的,有的是在李氏家族旧宅的基础上扩建的,当然也新建了一部分

详情如下: >龙跃宫,位于今陕西高陵县城西李观村

这里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的旧宅,也是李渊的出生地,故李渊于武德六年(623)改名为龙跃宫

武德七年、八年,李渊两次驾临龙跃宫

唐德宗改为修真观,供奉有高祖真容,后梁时罢废

庆善宫,位于今陕西武功县南十八里处渭水岸边,由于渭河水流的冲刷,故址早已冲毁,成为河床了

据《长安志》记载,唐高祖李渊在武功共有三处住宅,只有 庆善宫既是高祖旧宅,又是太宗出生之处,所以在武德元年(618)称为武功宫,六年改名为庆善宫,其他两处后均改为佛寺,即乘本寺与宝意寺

武德七年,高 祖驾临庆善宫,一共住了六天

太宗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率领文武百官驾临庆善宫,大宴群臣与故老

太宗即席赋诗,命起居郎吕才配乐,取名为《功成 庆善乐》,又命六十四名童子起舞,以歌颂太宗的功德

此后,太宗还数次驾临过庆善宫,并进行了扩建

后来李世民为了纪念其母亲,遂改庆善宫为慈德寺,具体 时间不详

>通义宫,位于唐长安城朱雀西街之西的通义坊

这里原本是李渊在长安的旧宅,武德六年(623)改名为通义宫

贞观元年(627),太宗下诏将其改为尼寺

九成宫,位于今陕西麟游县新城区

根据记载,唐九成宫原为隋仁寿宫,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由宰相杨素监建

由于仁寿宫地处山区,道路崎岖且 工程巨大,成千上万的民工因此劳累而死

因此隋文帝非常生气,但由于十分喜爱这座离宫,结果隋文帝不仅没有处罚杨素,反而赏赐了大量钱财

隋文帝 很快也被仁寿宫的华美建筑、秀丽景色所征服,并改年号“开皇”为“仁寿”

仁寿二年(602),独孤皇后先死于仁寿宫

仁寿四年,隋文帝也死在了仁寿宫

唐贞观初,太宗因南征北战而积劳成疾,群臣建议修筑离宫以避炎暑,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

自贞观六年(632)到十八年 (644),太宗曾五次来九成宫以度过夏天的炎热

这座皇家园林的天然风光与人工建筑浑然一体的巧妙设计,在唐代就吸引了不少文人骚客

、、杜 甫、李商隐等都曾游览过九成宫,并留下了不少诗作

唐代画家李思训曾绘有《九成宫纹扇图》,其子李昭道也绘有《九成宫图》

至于《九成宫醴泉铭碑》,更是 蜚声海内外,它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

因此九成宫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改为万年宫

乾封二年(667),又恢复旧名

>玉华宫,位于今陕西铜川市北面金锁乡玉华村北山间,南距铜川市约四十公里

兴修于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当时取名仁智宫

由于仁智宫是一处集避暑、休闲与狩猎为一体的胜地,太宗遂于贞观二十一年(647)下令兴修玉华宫,以凤凰谷原仁智宫建筑为 主体,以玲珑的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的珊瑚谷连接为一个大宫苑

其宫殿名字有据可查的共六处,即玉华殿(正殿),其北为排云殿,再北是庆云殿, 还有庆福殿、晖和殿(太子所居之宫)、肃成殿(后改肃成院)

在凤凰谷东北的珊瑚谷还建有别殿

整个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三个山谷 *** 修了九座巍峨的宫殿, 五个高大华丽的宫门,中间有桥和廊道接连,总称玉华宫

由于这里避暑胜于九成宫,加之距长安也近,所以晚年的太宗经常将这里作为避暑的最佳选择

唐高宗崇信佛教,即位后于永徽二年(651)改玉华宫为寺

显庆四年(659),著名高僧请求寻一处幽静之地翻译佛经,高宗遂请其到玉华寺居住并主 持翻译工作

随着玄奘僧徒的到来,玉华寺才真正成为佛教圣地

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玄奘僧徒译经的地方是故玉华宫的正殿玉华殿

这里苍松环绕, 静穆异常

玄奘僧徒在玉华寺从显庆五年(660)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梵本共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月二十三日完成,历时三年整

不 久,玄奘病死于玉华殿,其后众僧徒也相继离去,从此玉华宫便冷清下来了

>翠微宫,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黄峪寺村,其村盘山而上,处 在秦岭深处

翠微宫初称太和宫,唐高祖武德八年(625)所建

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宗重修太和宫,并改名翠微宫

唐宪宗元和间废宫为寺,宋太宗太 平兴国三年(978)改称永庆寺,明清重修

如今除了残垣断壁、塔石零落外,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了

翠微宫所在地海拔1300米,比西安市高出900米, 加之植被、地势、季节的影响,这里的年平均气温比西安低6℃左右,这就是高祖与太宗把避暑离宫建于这里的根本原因

翠微宫的宫殿建筑情况已不可考,只知有 翠微殿、含风殿等宫殿名

太宗在世的最后三年中,有两年的盛夏是在翠微宫度过的,并且最终病死于这里

上面提到唐宪宗元和中把翠微宫改为佛寺,也有学者认 为改寺的时间应在唐玄宗天宝末年或唐肃宗统治时期

>华清宫,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东三十公里处的临潼区骊山脚下

华清宫得名于唐玄宗时 期,但是其作为天子离宫却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末期就将这里作为游览胜地

以温泉汤为中心而兴建离宫别馆,始于统治时期

如果说的兴建初步奠定了 皇家离宫的基础,时的大规模扩建则使其成为长安东面最为重要的离宫之一

此后,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兴建,从而使骊山温泉的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诏阎立德营建骊山宫殿,赐名汤泉宫

唐高宗咸亨三年(672),改名温泉宫

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正式定名为华清宫,取 “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

宫内的汤池也称为华清池,其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唐代的华清宫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雄伟壮丽的庞大宫殿建筑群

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都布设在山前洪积扇面上,构成华清宫的核心

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 华清池贵妃汤遗址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

山上遍布青松翠柏,山下有芝兰谷、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处处生机盎然

建筑 物倚山面水,鳞次栉比,周围绕以罗城

主要建筑有左右弘文馆、左右朝堂、左右讲武殿、后殿、前殿、瑶光楼、飞霜殿、长生殿、玉女殿、七圣殿、功德院、羽 帐、瑶坛等

飞霜殿是玄宗住宿的地方,其南就是御汤九龙殿

九龙汤亦曰莲花汤,莲花汤的西北就是赐浴汤,亦名海棠汤

汤池用石砌成,形似一朵盛开的 海棠花

杨贵妃长期沐浴于此,后世就干脆称之为贵妃池了

玄宗几乎每年十月出幸华清宫,岁末始还长安

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载(755)的四十 一年间,他先后出幸华清宫三十余次,甚至还有一年去两次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华清宫最为鼎盛的时期

>安史之乱以后, 由于政局不稳,虽然有皇帝偶然也去,但次数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使华清宫逐渐冷清了下来

在华清宫失去往日繁华景象的同时,殿宇也得不到及时的修葺,不仅 如此,还免不了人为的破坏

如唐代宗时,大宦官鱼朝恩为了修建章敬寺,便拆毁过华清宫的楼榭

到了后晋时期,遂将其改为灵泉观,赐给了道士

到了,这 里已是一片破败景象

至元明清时期,又进行过一定程度的修整,现在的华清池大致上保留了清初时的基本格局

>奉天宫,建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位于嵩阳县北嵩山之南,具 *** 置已不可考

建成后,高宗曾经两次住在这里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去,颁遗诏废去奉天宫

次年,即文明元年(684)二月,改为嵩阳观

三阳宫,圣历三年(700)十一月修造于嵩阳县,具 *** 置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石淙山中

武则天数次居住在这里,并与群臣游石淙山,在石淙河 两岸的巨石上有两通题有诗句的摩崖碑,记载了当时宴游赋诗的盛事,这是至今留下来的有关三阳宫的仅有遗迹

长安四年(704)正月,下诏毁三阳宫,取其材 木以营建兴泰宫

>兴泰宫,位于洛州寿安县西南四十里的万安山,今河南宜阳县赵保乡西赵保村仍有其遗址存在

兴泰宫建于长安四年,直到唐玄宗开元后期仍然存在,玄宗曾在这里居住过

>襄城宫,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建,位于汝州临汝县鸣皋山,但至今仍没有找到其遗址

此宫建成后的次年三月,太宗驾幸这里,由于此宫烦热,加上当地多有毒蛇,于是太宗下令废去了此宫

因此,襄城宫仅仅存在了半年时间

>此外,在长安与洛阳沿途,唐朝历代皇帝都修建了不少离宫,如华阴的琼岳宫、金城宫,郑县的神台宫,陕县的绣岭宫,渑池的芳桂宫,福昌的福昌宫,永宁的崎岫宫、兰峰宫等,就不一一详述了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的所是什么意思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撰写的诗集,是中国古代绝唱及别馆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诗歌收录了苏轼对诸多深情别离的所作,并充满了对诸多风景的清新感受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可是结集苏轼多年创作苦功的伟大成果,他将他的情感倾泻其中,以美妙的诗句和精彩的画面表达出来,使得读者在读到这些文字和图案后,可以很好的感受到苏轼的情怀、痛恨和忧伤

也正是由于他对离别之痛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使得《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绝唱,被后人称为“永久的经典”

《上林赋》全文白话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亡是公张口大笑道:“楚国是有错误,但齐国也未必正确。若说让诸侯交纳贡品,并不是为图财物,而是要他们定期来朝陈述政事方面的情况。划定封地的疆界,也不是护守边境,而是防止诸侯放纵有越轨的行为。如今齐国被封为东方的藩属,对外却私自与肃慎往来,超出国土远离须界,越过东海而去游猎,本来从道理上是说不过去的。何况您二位的高论,都不重视君臣之间的上下关系,端正诸侯的应有礼仪,而是互相争游猎的乐趣,猎场的大小,互相以浪费相比,以放纵相胜。这不能给你们诸侯国带来什么荣誉,相反倒会降低你们各自国君的声望,损坏自己的形象。若说你们两国的游猎之事,又有什么值得如此夸耀的呢?您二位恐怕还没有听说过天子射猎那宏大的上林场面吧?

供天子射猎的上林苑,东有苍梧,西有西极;丹水从南面经过,紫渊从北面贯穿。灞水浐水,尽收苑中;泾水渭水,流进流出;酆镐潦潏四水,水流曲折宛转,在苑内周旋回环。那浩浩荡荡的八川之水,流向各异,变态多端。有东有西,有南有北,奔驰交错,往来不息,有的出自双峰对峙的椒丘,有的穿行淤积沙石的洲淤,有的贯通郁郁葱葱的桂林,有的经过广大无边的原野。水流迅急浑浊,漫沿丘陵下注,奔赴狭隘山口,碰撞巨石,冲激沙岸,声势猛烈,汹涌澎湃。水盛势疾,相击有声,纵横交杂,转折翻腾,波涛不平。涌起回旋如云,蜿蜒纠缠不断。后波逾越前波,奔流而入深渊,遇到滩头石碛,顿时形成急湍。劈打礁石,冲袭堤岸,奔腾高扬,浪花飞溅。泻向沙洲,注入沟壑,潺潺不止。陨落潭中,水深邃而丰盛,响声宏大若雷;疾流而不息,形如鼎水沸腾。洪波奔驰,飞沫跳跃,水势急转,猛悍迅急。而后安然长往,奔流寂然无声,自然归向太湖。去势浩荡无边,安适徐缓荡漾。银白水面,充满湖泽,溢入池塘。

在这里,蛟龙赤螭,䱭䲛浙离,鰅鳙鳍鮀,禺禺魼鳎,奋鳍摇尾,抖鳞展翼,潜藏深岩。鱼鳖喧闹,万物众集,大珠小珠,照耀江边。蜀石、黄碝、水晶等玉石,像石头一样堆积,色泽灿烂,光采焕艾,丛聚其间。大雁、鹔鹴、黄鹄、野雁、野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鸬鹚,群集结队浮于水面。悠然漫游,自在漂流,摇摇荡荡,息于沙洲,衔食水草,咀嚼菱藕。

在这里,崇山高起,雄伟峻峭,深林巨树,险峻不齐。九嵕立,南山巍峨,山势似甑似锜,陡峭崎岖。山石收敛,溪水合拢,曲曲折折,沟渎起伏。溪谷空旷,丘陵独处。山高岭峻,丘墟陡峭,重重叠叠,地势倾斜。山谷渐平,水流渐缓,平坦开阔,一望千里,辽远无际。覆盖着绿茵,丛生着江离,混杂着靡芜,间或着留夷,分布着结缕,聚积着绿莎,此外揭车衡兰,槀本射干,紫姜蘘荷,箴持若荪,鲜支黄砾的蒋茅青薠,满布大泽,蔓延平原。分布广远,随风披靡,散发芳香,香气浓烈;芬芳醉人,沁人肺腑。

在这里,周览泛观,花草纷繁,眼花撩乱,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朝霞出自东沼,夕阳落于西陂。上林苑的南面,虽是隆冬而鲜花繁茂,踊跃于水中,欢快于波涛。那里的兽类,则有㺎旄貘嫠,沈牛麈麋,赤首圆题,穷奇象犀。上林苑的北面,虽是盛夏却冰天冻地,要踏冰过河。那里的兽类,则有麒麟角端,騊駼骆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骡。

在这里,离宫别馆满山遍谷,慢步长廊,环绕四闹,楼房重重,曲阁相连。屋椽雕彩,椽头饰玉,辇乘阁道,绵延相连。走廊蜿蜒,途中息宿。削平高山,其上筑堂,台阁累累,重重叠叠,洞房幽深,潜通崖底。俯视则杳眇不见地,仰攀屋椽可以扪天。流星经历宫门之外,宛虹越过栏杆之上,青龙神行东厢之旁,象车蜿行西厢之外。众仙安居于清闲的馆所,偓佺之辈日浴于南椽下面。甘泉涌出净室,溪流经过中庭,盘石整修水涯,深险倾斜,巨石险峻,刻削一般。美玉林列,珊瑚丛生,琘玉众多,纹理有序。赤瑕色彩斑驳,夹杂崖石之间,朝采、琬琰、和氏璧也出现于此。

在这里,卢桔夏熟,黄柑橙榛,枇杷樵柿,亭柰厚朴,羊枣杨梅,樱桃葡萄,隐夫郁李,荅遝荔枝,网罗后空,陈列北园。果林延伸丘陵,下接平原。翠叶杨起,紫茎摇动,红花开放,朱荣垂下,光彩焕发,照耀原野。此外还有沙棠栎槠,桦枫枰栌,留落胥邪,槟榔棕树,檀木木兰,樟树冬青,高耸千仞,树干连抱。枝条舒展,果叶茂盛,簇簇聚生,屈曲依附。盘纡纠结交错,径直互相扶持。枝条四布,落花飞扬,树干高长,娜婀多姿。风吹树梢,声响凄清,好似金石之声,管龠之乐。树高林深,参差不齐,环绕后宫。相因积累,漫山遍谷,顺着山坡,下至低湿之地。视之无边,探求无穷。

在这里,玄猿素猿,猴类鼠类,蛭蜩蠼猱,獑胡豰蛫,都栖息于林间,有的长啸,有的哀鸣,上下往来,矫捷灵巧,穿梭枝柯,相互嬉戏。越过断桥,腾跃丛林,由这个枝条到那个枝条,投身于枝条稀疏的地方。彼此分散,稀稀落落,欢蹦跳跃,迁移远方。像这样广大的狩猎之处,不下数百千个。娱游往来,止宿于离宫别馆。供奉天子的庖厨,侍女,百官,宫中备具,无须从朝中调来。

在这里,秋去冬来,天子校猎。乘象牙镶镂之车,驾着玉饰的骏马,摇动色彩缤纷的霓旌,挥舞熊虎图案的云旗,前面有兽皮装饰的车辆,后面有导游之车随从。有孙叔执辔,有卫公陪乘,侍卫前呼后拥,守卫校场周围。在森严仪仗中击鼓行进,鼓励猎者勇猛向前,以江河为猎场的边界,泰山做了望之台。车骑疾驰,声响如雷,惊天动地。猎手分散,争先恐后,人人向前,追逐猎物。猎队车骑众多,遍布陵泽,如云布天空,似雨降地面。生擒豹貔,击中豺狼,乎杀熊罴,足踏野羊。猎手们鹖尾装束,裤上饰白虎图案,穿着兽皮服装,骑着北海騊駼。登上高峻的山峦,奔驰在崎岖的山坡,经过高山险谷,涉越深沟浅壑。椎杀龙雀,摆布獬豸,搏杀虾蛤,铤刺猛氏,网罗神骑,射获野猪,箭之所射,必中要害,弓不虚发,猎物必获。

在这里,天子按行军符节左右徘徊,前后翱翔,注视队伍进退,观察将帅行动。而后驾车渐进加速,忽然之间驰向远处。亲自困猎飞禽,践踏狡兽,辗轧白鹿,疾取野兔,速度快似闪电,行动敏捷不凡。追逐奇兽,超出猎苑,良弓满月,弦达箭头,射中枭羊,击毙飞遽。瞄准肉肥部位发箭,命中所射理想目标,箭离弓弦,猎物即毙。然后扬起旌节,乘车疾驰,宛如腾飞,似御疾风,像驾狂飙,升入虚无之境,与天神相处一般,躏踏玄鹤,惊扰昆鸡,捕获孔雀鸾鸟,捉住斑彩赤鸡,击中艳丽翳鸟,掷打凤凰之类,获取鹓鶵,扑住焦明。一直到行程终端,方驱车而返,归途徜徉自得,休止上林北纮。而后又率然先去,朝着来时方向,登览石阙,过封峦,经鳷鹊观,望露寒观,下棠梨宫,息宜春宫。再奔昆明池西的宣曲宫,棹舟至牛首池,经过龙台观,来到细柳观。察看百官的辛勤收获,较量所得猎物的多少,以及车辆所辗轧,步骑所践踏,侍从所踩死,穷困疲惫不堪,惊恐匍匐不动,胆小吓死的禽兽,纵横遍地,满山遍野,覆盖沼泽,就无从计数了。

在这里,娱乐休息,设宴于颢天之台,施乐于廖廓环宇,撞击千石的洪钟,立起万石的钟架,高树五彩的翠旗,摆置鼍皮的大鼓,演奏陶唐氏之舞,欣赏葛天氏之歌。千人伴唱,万人相和,震动山陵,荡波川谷,巴渝宋聚,淮南干遮,文成滇歌,各地舞曲,交替演奏,金鼓之音,频起频落,铿锵悦耳,动人心弦。荆吴郑卫的民间音乐,韶濩武象的庙堂音乐,淫靡放纵之曲,飘然婀娜之舞,激越高亢之声,俳优侏儒之趣,来自西戎的女乐,凡贻赏心悦目、增添情致的娱乐,全都靡丽展现于天子面前。柔美窈窕的女乐,如同神女青琴宓妃,容貌非常,美妙姝丽,精心妆饰,妩媚绰约,纤弱苗条,身着纯丝的薄衫,修长而又宽松,婆娑多姿,与世俗有别。散发出郁烈的芳香,清馨而又浓厚。皓齿灿烂,光洁闪烁,修眉弯曲,明眸美好,美色诱人,心驰神移,令人难以自持。

在这里,酒乐酣畅,天子怅然有感,若有所失,不觉说道:‘这样太奢侈了!我在听政之余,虚度时日,顺应季节而狩猎,时而休息于此。这虽于当前国事无关紧要,但将来后世若效仿失度怎么办?如果延续下去而不能控制,这就不是给后代创造勋业留下什么好传统了。’

于是,天子罢酒停猎,命令主管官吏说:‘猎场土地凡能耕种的,都要使之成为农田,用来赡养平民百姓。推倒围墙,平整沟壑,使乡野农民来此居住。陂池中的水产动物,随便百姓捕捉,台阁关闭,以后不再止宿其间。打开仓库救济贫困,补助难民,体贴鳏寡,照颐孤独。发出号令,减轻刑罚,改革制度,变换车马祭牲的颜色,修定历法,与天下万民除旧布新,进行政治革新。

于是,选择吉日,进行斋戒,穿上朝服,坐上法驾,高举华旗,驱动车驾,游观六艺之苑圃,驰骋在仁义之途,观览《春秋》之林。演奏射礼乐章《狸首》,同时还有《驺虞》,玄鹤伴舞,干戚相助。遍访天下贤人雅士,似张网捕鸟那样不漏。悲悯《伐檀》中的怀才不遇之人,高兴‘乐胥’中的得才智者的快乐,以《礼》为规范,以《书》为苑囿,以《易》为指导,放出上林苑中珍禽奇兽。登上明堂,坐入正殿,使群臣依次进奏,呈报政事方面得失。因此,普天之下,无不受益。当此之时,百姓欢悦,号令一出,令行禁止,遍受感化。圣道勃然振兴,国人奉行仁义,刑罚废置无用,德政超出三王,功绩胜于五帝。如果达到如此程度,游猎才能成真正的乐趣。若是终日驰骋猎苑,不光天子劳神苦形,还要消耗车马的能量,浪费士卒的精力,损失库府的钱财,对天下百姓没有任何好处。这是意在天子独乐,不顾百姓疾苦,忘记国事政务,贪图鸡兔之获,仁者是不走此路的。由此观之,齐楚两国的游猎之事,难道不也可悲吗?国土方圆不足千里,而苑囿占去了九百,土地不能耕种,人们吃什么呢?不知自己国小位低,却要享受天子之奢,我担心百姓要受其害。”

于是,子虚、乌有都黯然失色,感到自己错了,离席退步,说:“鄙人浅陋无知,不知顾忌,如今领受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殷纣王建离宫别馆原址在何地?

殷纣王统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考查历史可知3000多年前邯郸地名就已存在,因此说殷纣王建离宫别馆原址在邯郸

上之回·三十六离宫古诗翻译赏析

上之回·三十六离宫古诗翻译

皇家有三十六离宫,其楼台馆阁之高上与天通。在阁道上行走,仿佛可直通月宫,美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因皇帝的恩宠不能遍及宫人,至使宫人有桃李伤春之悲。这样皇帝犹嫌欢乐之意未尽,要起銮驾金舆到回中宫去游乐。如今万乘銮驾行出黄道,从回中返驾回宫中了,有千骑打着彩旗开道。前军已至细柳营之北,后骑尚还在甘泉宫之东。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原来是像周穆王西行与王母开瑶池之宴一样去游宴了,现在正是兴冲冲地打道回府呢。

上之回·三十六离宫古诗赏析

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开篇对景起兴,突兀而出,“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西都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楼台林立直逼云端,何等之高又何等之多;并且“阁道步行月”,在横悬于楼阁间的通道上,月儿缓缓移动像是悠闲漫步,是何等奇丽又何等飞动。然而如此富美佳景,只有美人空守楼台!林立高耸的楼台与孤独孑然的美人形成强烈对比,衬出美人的幽独、冷落和空寂。原来是“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帝王并不留恋这人间的美人。君恩疏远,宠爱不及,春风不度,桃李失色,不由令人追寻究竟而生出下层。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极写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先以“淫乐意何极”承上,“意何极”犹言何等极意纵情,再以“金舆向回中”启下。回中宫为秦时所建,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汉武帝元封初至雍,曾开通回中道,后多次游历赏玩。下两句极力状写武帝出游的赫赫声势。“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黄道本指日行之中道,古以日为君象,所以又指天子所行之道。这两句说汉武出游回中,只见御道上车辆万乘,兵马千骑,上有旌旗飘扬,如彩虹垂天。本来有此二句足以称盛,诗人还觉不够酣畅淋漓,又补足两句:“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这两句说车队兵马前后相续,绵延三百余里。这当然是一种极力夸张,但淋漓尽致地形象化地表现了汉武极意淫乐,构成呼应。

相传汉武游回中,时有歌美其行,道是“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极盛出游的场面还无可厚非,那是向北方的月支、匈奴显示汉家国威,迫慑对方俯首称臣的壮举。然而诗人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笔锋一转,进入第三层:“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昔周文王出猎之前曾从卜中得知可以获霸王之辅,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上遇太公,时太公垂垂老矣,而文王载与俱归,立为师,周室因此而兴。襄野童典出《庄子·徐无鬼》,大意说黄帝将见至人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与随行人员都迷了路,问牧马童子,童子不仅知大隗和具茨之山,还告诉黄帝治天下莫过于无为。黄帝称童子为天师而告退。这两句是说,汉武出游回中,岂是像文王那样渭滨求兴霸业之贤辅,或是像黄帝那样襄野问为天下之大道,都不是,而是“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汉武所企慕的只是神仙之道,在神仙所居的瑶池来挥觞宴饮,纵享仙界之乐,归来还沉醉其中余兴不尽。

这首诗借汉武帝讽唐明皇,因此其忧患是深沉的,而全诗的风格却是“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怨”(《诗法家数》)。诗中描写汉武极意淫乐,喜好神仙是极力烘托,反复渲染。先着力写宫馆之众,楼台之高,阁道之壮,佳人之美都管不住汉武,烘托出淫乐之极,后以“万乘”,“前军”两联的工整对仗,渲染出汉武出游的声势之威,好仙之极。这一连串的描写,空间阔大,景象壮观,极力驰骋,意绪骏快。最后笔锋一转,“岂问”两句陵地跌宕,使极力驰骋的思绪猛然一顿,在大起大落之中使其刺时叹己的主题得到了强化的表现,其鲜明如红梅映雪,空谷传音。可以说此诗蕴含深厚,豪中见悲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而在结构上上下回环,层层相生,语言上华丽缤纷,气势直下;在立意上高古典雅,超迈逸群。

作品原文

《上之回·三十六离宫》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前言】

《上之回》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不仅有借古讽今之意,还有怀才不遇之叹。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极写汉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第三层笔锋一转,揭示汉武帝游回中的真实用意。全诗立意高古典雅,结构回环相生,语言华丽缤纷,堪称佳作。

【注释】

⑴上之回: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十六列于《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西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汉武帝自雍县(陕西凤翔南)北出萧关,通回中道,其歌盖为美武帝令月支匈奴臣服于汉而作。李白这首诗反其意而用之,变美为刺。

⑵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后汉书·班固传》:“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⑶阁道:楼阁中用长廊相连结的通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步行月:言其高也。

⑷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唐无名氏《日载中赋》:“祯烟空,耿霄汉,始由度而方映,忽移躔于已旰。”

⑸桃李:桃花与李花。《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⑹金舆(yú):帝王乘坐的车轿。《史记·礼书》:“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回中: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出巡陇西、北地(今宁夏和甘肃东部),东归时经过此处。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从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深入,烧毁此宫。

⑺万乘:指帝王。《汉书·蒯通传》:“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黄道:萧士赟注:“前汉《天文志》:日中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也。日,君象,故天子所行之道亦曰黄道。”

⑻细柳:地名,即长安细柳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水北岸。西汉周亚夫驻军处。

⑼甘泉:汉宫名。甘泉宫建于甘泉山上,北距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

⑽渭川老:指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⑾襄野童:古之得道者。黄帝去具茨之山问道,至襄城之野,见一牧马童子,问治天下之道。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事见《庄子·徐无鬼》。

⑿秋暮:一作“但慕”。瑶池宴:谓神仙之会。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所谓的公馆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馆一指离宫别馆;二指宫室;三指公家馆舍;四指住所;五指诸侯宫室或离宫别馆;六指仕宦寓所或公家馆舍;七指官僚富人的住宅。

最常用指的是诸侯的离宫别馆或宫室,古时公家所建造的馆舍,也指大官或富家的住所。现在意指住所餐馆,如上海的思南公馆。上海现在仍有五大公馆并存:白公馆,孔公馆,汤公馆,杜公馆,黄公馆。如今变成闻名遐迩的景点。

公馆引申为一些比较高级的住宅。如印象海空中花园公馆,目标消费群体,以省直机关公务员及市区企业白领为主。此类群体受过良好教育,对住宅的综合要求高,均表现为有内涵、气质、高雅,崇尚文化、品位生活。因此,作为深具文化内涵的公馆是本案定位的最佳选择,它不仅迎合了本案目标消费群体,也为本案勾画了一幅名仕生活的蓝图。


TAG:
热门标签: 海珍(1) 老实人一旦开窍就像开挂一样(1) 太阳(2) 扳指(1) 崇祯皇帝(5)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