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章简介(刘成章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 关于刘成章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
刘成章简介及作品相关内容如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师大中文系教师,延安歌舞团编剧,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编辑、副主任,陕西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兼书记处常务书记,陕西作协副主席。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
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
刘成章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 关于刘成章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1、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其中《安塞腰鼓》入选八年级人教版下册3课、六年级冀教版29课、六年级苏教版14课及七年级沪教版17课。
2、代表作《安塞腰鼓》:叙写了安塞腰鼓的形式,历史,魅力和人们对腰鼓的喜爱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表现了中国民族风俗历史的悠久。文章的主旨: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人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
刘成章 简介刘成章,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文学创作,高中写诗,而后转写词,最后写了戏剧,然后再写的散文。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一级作家,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现已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第十四课。 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作品《安塞腰鼓》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作为第14课课文。 现已收入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课文,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收入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六年级 上册)配套教材14课。 该文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写出了安塞腰鼓宏伟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
主要作品
《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集》《读碑》《羊想云彩》《走进纽约》<安塞腰鼓>等。获奖情况
《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奖, 《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 《朱脂赋》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 《奇崛的一群》获《中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 《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散文集》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现已收入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课文,2009年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4课收入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六年级 上册)配套教材29课。 《安塞腰鼓》现已收入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课、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课和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9课 《走近纽约》现已收入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成就
刘成章,中共党员。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读初中时(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7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文学情怀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他后来曾说:一个人的“突出才华”到底在哪儿?常常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没法子,只好多“尝试”几种艺术形式(尝试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最后摸清自己艺术“细胞”之所在。他在“尝试”了上述多种艺术形式之后说:“看来,我更适宜于搞散文创作。”“不过,我从前写诗、写歌词、写剧本的功夫,也没有白费,它们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场。”这话是真的。他后写的“散文”的确是从他原先的诗、词、戏的精神沃野上茂腾腾地“再生”起来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内在神髓的“化用”。它给他所写的“散文”带来了一股生机和新意!
风情——神韵散文
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是所谓“风情——神韵散文”。最早发表的《转九曲》,虽鼓舞、激励过他,使其跨出了“中年变法”的关键一步;但回头去看它不无遗憾:这不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叶叶、大背头、巧媳妇等)有“编织”痕迹,似有意为之;而且篇末点睛处还让人读出了“杨朔味儿”,落入窠臼,说明它在艺术上还未能全然自立。照我自忖:他在1985年(被文艺界称为“观念年”)大开悟性,艺术感觉陡然开窍,《老黄风记》《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已颇见精彩。你瞧《老黄风记》,写得多棒!它还在山那边呢(少说也有十来里吧),还没刮过来,可它的“威势”却已让人感到了。它一来,你再瞅吧:“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天呢?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太阳“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人呢?“像被一只巨手搡着,站不住,走不稳,身不由己,五脏六腑都被摇乱,像鸡蛋乱了黄儿。”陕北刮的这“老黄风”——又叫“黑小子风”“儿马风”“叫驴风”——这特有的“雄性之风”,真让“章娃”这支笔给写“绝”了!写“风”当然也是为了写“人”,写人的“精神”。当老黄风肆虐横行、狂奔乱跑、不可一世时,你再看那些汉子、婆姨们,他们却是那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谈笑风生!这才是内外相符、表里相映的真正的“陕北魂魄”!看罢此文当知:陕北这方宝地,其“自然环境”是雄浑刚健、野性大气的;其“人文精神”更是乐观幽默、豪气勃发的。此文的结尾:“它不像沤烂了的红袖章吗?”真可谓“神来之笔”矣!《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写最古老的陕北小城,在而今却现出最现代的一道靓丽风景。写“地域风情”而能点染出“时代特色”,此文可谓著例。这之后,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类散文又跃上一个新高度。《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的。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他从“秦腔”里发现并写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征”的话,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这之后,他在1988年所写的《山峁》一文把这种诗性笔墨又推进一步——它简直就是一首意韵优美的散文诗。《山峁》在颂赞陕北地貌、风情的同时,把山川和人物,传说和现实有机地统一并结合了起来。读罢《山峁》掩卷而思,恍然有悟:原来山峁的高大奇伟,恰在于它是一颗质朴而高贵的灵魂所幻化!1994年他又写出了堪称此类散文压卷之作的《扛椽树》,使这种“风情——神韵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领异标新、大放光芒。这篇作品的气魄之大、境界之高,依我的陋见确系前无古人!“扛椽树”,实为一种陕北柳。但柳而不媚,蓬勃向上,每根枝条皆可做椽,每棵树可砍六七十根,“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是一片森林!显然,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刘成章发现了“扛椽树”,同时也就发现了自己。他写这柳孤寂地等待了千万年,“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及至相见,作者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自由挥洒,淋漓酣畅,尽情尽兴。《扛椽树》的精神解放度、心灵自由度、文笔洒脱度都是一流的。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不仅《老黄风记》《安塞腰鼓》《山峁》和《扛椽树》等是真正的“艺术散文”,令人读之难忘;即或像《米脂赋》《陕北剪纸》《望秦俑》和《黄土写意》等随心走笔的短章散作,在艺术上亦可聊备一格。我想,只此陕北“风情——神韵散文”的大获成功,“章娃”即可无悔无怨矣!
抒情散文
他还写有一些袒露自我的抒情散文。不过,这类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影响也不如上述那类作品大。其中《老虎鞋》写得最早,是写自己刚刚出生在过“满月”时第一次穿上“老虎鞋”的故事。叙述“主体”当时是那样地小,故事纯系后来“听说”且在“转述”时费尽心力,但读起来仍感到虚而不实;“同妈妈”(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的特意突出,对“我”的主体地位也是一种削弱。比较起来继后的《压轿》就好得多了:它写的是“我”六七岁时的一段旧事——因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新家而失去了作为男孩“压轿”的权利。在情绪遭压抑、心灵受伤害的痛苦关口,一个比“我”大十岁名叫秦娟的姑娘许下愿来:她结婚时保证请“我”去压轿。其后果然如约,救治了“我”的一桩心病。《压轿》在“文体”上无可挑剔——还可以包括《老虎鞋》《我们像珠珠蛋蛋的时候》等,它们都带有某种“自传性”和“儿童性”(适宜儿童、少年阅读),我看这些记写“童年旧事”的篇什不妨以“自传散文”视之。再拓宽一点说,我觉得《三只雏鸟》似亦可算在里面:它写他的三个孩子,是“俯视”,骨肉亲情,尽在其中。再拓宽点说,《在古老的土地上》似亦可包容在内。它是写“我”和“母亲”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用“仰视”,实乃一篇动情的“母亲颂”!上述这些散文,再算上《草色呐喊连绵的鲜碧》《我似云雾山峰》《火葫芦》《洗衣的感觉》《域外亲情》等,在表现深层而真实的“自我”方面——从艺术上看,实在是并不那么“到位”的。他倒是有一些很深刻的认识,如他曾说:(写散文应)“勿忘我”;“哪章得‘我’哪章新”!从写出独属于“我”的东西(比如那些陕北“风情——神韵散文”)这一点说,他是做到了;从强化“自我”意识、表现“主体”深层人性这一点说,他却又做得并不很够。这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怕有两点:一是其思想深处恐存有“大我”和“小我”的矛盾(像他这样受“十七年”教育出来的人大多如此),其往往对“小我”取回避、淡化态度;二是他自己的身世、经历及其心理都较复杂,有一些还颇为“难说”。其实,这都不是问题。如能以“说真话”“写真相”的勇气捅开那层窗户纸的话,他那独特的“自我”心灵反而更能深刻地映照这时代的现实生活,它反倒可能是卓尔不群的。天赐良机,莫失莫弃!
其他散文
他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散文,有的还很精彩,如《记小猫》《野物启示》《壶口瀑布》《去看好婆姨》等,这里就无须多说了。 曾写有名的《安塞腰鼓》。
编辑本段《安塞腰鼓》原文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密!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谁问题一:安塞腰鼓的作者简介 刘成章简介
中国语文网 编辑整理
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于陕西省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问题二:安塞腰鼓的作者是谁观舞记的作者是谁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三: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你好,
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 *** 接一个 *** ,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第一段(1至4自然段):写鼓响之前,后生们的样子.
第二段(5至17自然段)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迈与火烈.
第三段(18至20)鼓声停息之后给人的感受.
通过对安塞腰鼓舞动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反复出现这些句子是为了突出作者内心的强烈感情,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热爱。
内容简介: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扩展资料原文: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忘却了一切杂念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8]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会员,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刘成章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读碑》《羊想云彩》《走进纽约》《安塞腰鼓》等。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著作作品
类别 年份 出版社
1. 《繁星》《春水》 (诗集) 1923, 商务。
2 《超人》(小说、散文集) 1920, 商务。
3. 《寄小读者》(通信集) 1978, 北新。
4. 《往事》(小说、散文集) 1931, 开明。
5 《南归》(散文集) 1945, 北新。
6《姑姑》(小说集) 1987, 北新。
7.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2, 北新。
8《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 1932, 北新。
9.《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 北新。
10.《闲情》(诗、散文集) 1922, 北新
11.《去国》(小说集) 1933, 北新。
12.《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 1935, 平绥铁路管理局。
13.《冬儿姑娘》(小说集) 1935, 北新。
14.《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小说集)1943,开明。
1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散文集)1943,开明。
16.《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诗集)1943, 开明。
17.《关于女人》(散文集) 1943, 天地。
18.《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 人文。
19.《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 1956, 上海少儿。
20.《还乡杂记》(散文集) 1957, 上海少儿。
21.《归来以后》(散文集) 1958, 作家。
22.《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23.《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24.《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25.《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26.《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27.《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28.《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
29.《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30.《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31.《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32.《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33.《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34.《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35.《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36.《只拣儿童多处行》1981,少儿 ,编至小学语文课本中。
37《我的秘密》1957
38《忆读书》预备年级第25课。
39《冰心全集》(第三版,10卷本),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
散文方面,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2000。
《山中杂记》在美国留学期间,患病在山中修养所创。
40《冰心》 古诗词[1]
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檀迦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泰戈尔飞鸟集》,自译,1929。
【1 x】八下3课《安塞腰鼓》阅读:刘成章:华阴老腔华 阴 老 腔
文/刘成章
一声长吼回荡在天际。
久久回荡。
你来不及细听也无须听清那长吼源自哪里其中含着些什么字词什么意思,只知道是被一种陌生一种新鲜一种苍苍凉凉紧紧地攫住了,并且隐约感到在它的下边,似有沟壑纵横,华山高耸,黄水流,渭水洛水也在流。
忽然大幕拉开。皱折横亘的黄土高原。高原布景的前面,是一些农家常用的木制条凳。而一帮对襟短打的朴实农民从幕后走出来,手持各种自制乐器,或者拿了大老碗旱烟袋或线拐子,各自入座。
那是一双双常摸铣把车辕和粗麻绳的手。
乐器奏响了。一派阳刚之气一阵紧一阵慢一阵激浪四溅。那敲锣的虽然只拿着一只锣槌,却同时敲着大锣小锣,手若翻花。当他敲得大汗淋漓的时候,就脱了外衫裸出双膀,只留个两侧开口的白粗布汗褂遮着前胸后背。接着外衫一摔,啐涎掌心搓搓手,就像要去掏粪或去铲土,但不是;他又以槌击锣,让锣声再次汇入雄壮的音乐音调掀起了美丽的波涛。
这时候,你不能不想起千多年前的《击壤歌》。哦,就是它,在眼前,在这现代化的舞台上,发出了灼人逼人的遗响。原始,朴拙,自然。它是如此奇特如此泾渭分明地有别于种种时尚表演,宛若野性的天籁,让人震撼,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剧场里爆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再看时,已是白眉白发被称做白毛的老农坐在台前。他手抱六角月琴,弹、唱、说、念,一人为之。那月琴已不知是何年做的,弹了多少遍了,几条紧绷的弦下尽是手指弹下的印痕,印痕连成一片。虽然粗糙而陈旧,但恍惚间,它却像真正的月亮一般,抱在白毛的怀里。啊,不!白毛其实这时候他整个的人就是一轮最美丽的月亮了,闪射着月亮的光,发出月亮的响声,而满台的星星都拱围着他,每件乐器每个声音都跟着他跌宕起伏跟着他闪闪发亮。
其实他这时候也不是月亮般地唱,而是在吼,是由脑后发出口腔大张的高八度的吼。发达的嗓子发达的野性基因。他的吼声高亢,峻拔,激越,苍凉,如一只强悍的鹰,总是盘旋在云际天际,而乐器的相对柔美的伴奏,却如滚在三条河里的流水,铃声叮泠,总是贴着地面游走。
是天和地的壮阔合作。
是的,高天是声水是琴。
那演唱其实是七分说唱,三分舞蹈。他们不时挥臂,呼喊,不时摆动身子。而唱到了情不可抑时,便如风雨的卷来,一起跺起了双脚。
天苍苍何其高也,路漫漫何其远也,那是一种人类心魄的高度和广度,而走在这样的路上,他们的脚下踩出了多么宏放的音响咚咚咚咚!
接着,月琴又抱在嗓音稍有嘶哑却又震摄人心的张喜民的手中。他留着分头的头发,仿佛总是被催动着汉时漕运风帆的风儿呼撩撩吹起,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农民。老腔原本是他家世代传下来的家族戏。他弹唱得从容而又自信。
他的周围,一派关中普通村庄里的日常图景:吃饭的吃饭,抽烟的抽烟,拐线的拐线,奏乐的奏乐,唱的唱。
他吼得万籁俱寂。他的吼声里有历史和黄土的颗粒:“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渠豁成黄河。”“一声军令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 没有任何包装,没有任何雕饰,只是生命的本真生命的赤裸裸的自然呈现,却散发着醉倒人的艺术魅力。 神话传说,英雄故事,挫折牺牲,男欢女爱,浪漫的和现实的,快意的和悲壮的,粗砺的和绵软的,都在他的演唱里闪着异彩,成为对一个民族文明史的艺术追忆。一辈辈祖先的可亲影子,就在那追忆中闪闪烁烁。
也唱苦难也唱悲凉,凄切苦音在女声中撕裂着人们的心肺。但是正是这样的唱,千百年来,又总是激发出男子汉独对八荒永不退缩永不绝望的豪迈气慨。
舞榭歌台。金戈铁马。三国周郎赤壁。“催开青鬃马,豪杰敢当先!”喇叭高奏状出战马的长嘶,而歌声不止。到了激昂处,一人唱,满台吼,马鸣风啸,刀光剑影,时或四顾茫然。但是谁说雪拥蓝关马不前?看一个干瘦老汉冲出来了,他手里拿着长凳和木块,敲敲打打,忽而将条凳放平敲,忽而斜扶着条凳敲,不断变换着姿态敲,接着进一步高高抡起握着木块的手臂,用了全身的力气, 啪啪啪啪,将条凳敲打成英雄史诗大奇大美。同时歌声更酣,乐手们一齐帮腔。胸前狮子扣,哈!腰中挎龙泉,哈!好男儿,哪一个不敢冒险犯难!哈!啪啪!
啊,多么带劲多么震撼心灵的华阴老腔!
你不能不在心窝里发出阵阵回响。
那其实是山河的宏大律动。
它对于那些灯红酒绿下的阴盛阳衰或不男不女的浮糜灵肉,也许是一种提醒和救赎。
望台上。
干瘦老汉在敲打一阵之后,依然像平日劳动那样, 啐涎掌心搓搓手, 重新开始,掀起新的高潮。他敲打得那么认真,好像要从条凳中敲打出一个什么秘密来。
像节日的焰火灿烂着天地,像声声炸雷翻滚在山坡,回看张喜民,他演唱得何其精彩!演唱到每节结尾的时候,众声一齐掺和进来,而张喜民那常常高扬在云天里的吼声,早在人们不注意间,了无痕迹地款款落下,与伴奏与众声浑为一体唱成了拖腔,其声一改先前的豪放之气,已然变得出奇地婉约细柔,有如一条放生于水中的细长黄鳝,情意绵绵明澈透亮地左游右游,拐了好几道弯儿,让你舒服得受活得心尖儿都在打颤。而就是在这时候,却又有长板凳和喇叭的猝然切入,猛敲狂奏,并且众声齐吼,众脚齐跺,音乐则上下大跳。这一切都抽扯着你撞击着你爽意着你,使你觉得自己快要消融快要粉身碎骨了!
而啐涎掌心搓搓手, 众乐手依然不依不饶,光华追逼,高潮迭起,只见张喜民手中的月琴漫天挥扫,并且又掺和上一些人的拍手和吹口哨,满台子无人不动,无头不动,无臂无动,无腿不动,无颜不动,无声不动,动成生命的万类蓬勃,凤舞龙吟,长城内外战马奔腾,大河上下箭簇翻飞,交错碰撞又淋淋漓漓,而每个演出者都是一个炸药包了,让人怯于正眼直视,因为你只要稍稍扫一眼他们就会爆炸,但是还是爆炸爆炸爆炸爆炸爆炸,冲击波冲向四面八方,那磅礴的气势排山倒海的力量,一霎时,有如从宇宙间的一个什么地方卷来一股威力无比的百万级飓风,把整个世界都给抬起来了!啊,这华阴老腔!
忽然疾捂钹弦。演出嘎然而止。这时候,观众们才从天翻地覆中清醒过来,多么兴奋!都转过脸去互相兴奋难捺地看看,赞叹不已,然后,又齐刷刷地把目光再次投到台上。
那是一群经历了无数沧桑的拉船人的后代。那是一群惯于吞咽油泼辣子彪彪面的汉子。那是一群民间古老艺术的传承者。他们所展现出的生命力是那么绚烂和昂扬!
与其说他们愉悦了观众的精神,毋宁说他们是给当今这浮躁世界浮躁生活,送来一股返璞归真的清新之风。
这样想时,却见演唱者一齐走到台边。
就像刚刚割麦回来,手执乐器的他们,那些老农、中年汉子和婆娘小伙,一个个额头汗珠晶莹。他们向观众们频频致意。
掌声如三水汇合,澎湃不息。
答谢观众,又是一声长长的呐喊,雄豪,苍劲,悲凉。
那声音,仿佛从秦从汉一直呐喊到今天。
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陕西师大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团编剧,大型文学期刊《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专业作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美协音协会员。读初中时就发表了一些诗作,后来又发表了不少诗、歌词以及一些剧本。新时期以来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出版过多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散文集》获陕西双五文学奖特别奖,《家山迷茫》获第四届柳青文学奖。《安塞腰鼓》等七篇作品被选入各种语文课本 ,影响十分广泛。由他写词的歌曲《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和《圪梁梁》已成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经典作品。近年来迷上国画创作,2015年与两位画家一起在西安成功举办三页瓦画展。
思考:
读了刘成章的两篇文章,请你概括一下他的散文特点。
TAG:
热门标签: 礼貌(4) 董永(1) 磨难(1) 朝思暮想(1) 太白金星(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刘仁生(潞安集团刘仁生简历)
刘仁生的介绍刘仁生,男,1953年生,曾任潞安矿务局水泥厂厂长、机修厂厂长、运销处处长、潞安矿务局副局长等职,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兼任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刘仁生长期在特大型煤炭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和高炉喷吹煤种的研发及应用工作,主持领导...
-
上一篇
落月江湖(《落月江湖》txt全集下载)
落月江湖讲的什么内容答:讲的内容是江小湖从一个地痞流氓到事关天下的一个大人物提起江小湖这个名字,那真是家喻户晓,上到皇帝内阁下到村口泼妇无人不知。原因很简单——他很没用。背负全家灭门惨案照样不耽误吃喝嫖赌,输光了全部家当丢下漂亮的老婆跑去让妓女养,甚至连名字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