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客资源整合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中心 >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中国民国(民国时期是哪年到哪年?)

2023-08-13 15:29:22生活百科26
民国多少年中华民国存在了37年的时间。 从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中间37年的时间被称为中华民国时期,而在这37年里,还有三届民国政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清帝退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 1912年叫作中华民国...
民国多少年

中华民国存在了37年的时间。

从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中间37年的时间被称为中华民国时期,而在这37年里,还有三届民国政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清帝退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

1912年叫作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建立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

中华民国的意义

1、中华民国是有法理依据的合法政府。禅让制就是中国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明的一种创造性制度,尽管他的背后充满了虚伪与血腥。

2、对内的统一。1912年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国歌,国旗,国体以及权力架构,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体制,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3、对外的独立。即使内部派系林立,军阀混战,但对外都只有一个中国,行使独立自主的外交权。至少在名义上,中国已与美、英、苏平起平坐。

4、中华民国的意义非凡。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民国常常被脸谱化为中国较黑暗的时代。其实,中华民国时期,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民国时期是哪年到哪年?

民国时期是1912—1949年。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建立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

19世纪末年,由于清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扩展资料:

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识别工作是中国从近代以来建构“民族—国家”的内在需要,民族分类与识别工作本身就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提供学术支持。

同时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借鉴西方民族学知识建构起来的民族分类标准也为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提供了科学标准。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承续了民国时期的民族分类研究。

代表资产阶级的民国政府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趋向以法律治理民族,制定了以民族平等、自治、 实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客观上说具有整体系统性、时代发展性和历史进步性等特点。

但其阶级本质又决定着其民族政策带有极大的欺骗性、虚伪性和空想性。从根本上讲,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不可能真正解决当时中国的民族问题,最终连同民国政府一起走向失败。

中华民国一共有多少年?

中华民国存在了37年的时间。从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中间37年的时间被称为中华民国时期,而在这37年里,还有三届民国政权。

整个中华民国时期,算上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代理大总统一共出现了八位,分别是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介石、李宗仁。

国号的由来

“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用了“中华民国”一词的英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

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纪念《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孙中山先生在演讲时,第一次用汉语提出“中华民国”这个名称。

为了证明此国号名称之“名正言顺”,章太炎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很多直接和间接材料,指出只有“中华民国”这个称号才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是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

民国是哪一年开始?

民国时期是从1912年开始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统一之后,民国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

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民国时代的土地制度由于1930年土地法的颁布而较清末更为成熟。但由于缺乏长子继承权,战乱连绵,制度化的土地市场仍不发达,所以每户土地分割为很小的数块。1910年户均土地为2.62公顷 , 1933年为2.27公顷。

民国时土地所有权分布虽然不平均,但比其它落后国家要平均,73%的家庭平均每户拥有15亩地,他们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28%,而5%的家庭户均拥有50亩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的34%。民国时期资本主义式的雇工租地大规模商业化农业经营并不普遍。

1930年代,50%的农业人口与租佃制有关,30%的佃农耕作的土地完全是租佃的,20%以上的佃农耕种自己的土地同时租佃部分耕地。

长江流域细密的水路运输网被用来形成区域性粮食市场,因此此区域的分工专业化、城市化、原始资本主义自宋朝以来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区域。佃农并不一定非常贫穷,有的佃农大户反而比小自耕农富有,他们已形成资本主义式租佃,雇工商业化农业经营的萌芽。

民国是哪年开始哪年结束?

民国是介于清朝和新中国之间的那一段时期,具体跨度为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

分前后两个时期,即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月1日—1928年6月)和南京政府时期(1928年6月—1949年10月1日)


TAG:
热门标签: 大多数(1) 法术(1) 老公懒惰女人聪明做法(1) 鸢尾花(1) 宁波市(2)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