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是哪个阶段?
王小波曾经评价说这本书是“不新的《万历十五年》”,确实,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可以说发生了很多决定性的事情,但是也可以说这一年平淡无奇,甚至没有任何可谈之处,但它恰恰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都有“税重民穷”的说法,但是黄仁宇认为,“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情况,到明代到达了极点,而他写作《万历十五年》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
明朝万历年间的重臣,张居正、戚继光、申时行、海瑞……无一不以悲剧收场。甚至万历自己,在这种文官集团体制之下,也只能无为而治。由此可以看到一种强大体制惯性所带来的悲哀。他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亮光闪闪,也试图做出改革,但最终失败,大部分人还落得个革职、入狱、自杀的下场。一群文官为了整个集团的平衡,国家的武备、科技的革新、商业的发展都陷于停滞。文官集团的统治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不幸的开始,文官与宦官集团的夺权更是使大明王朝残破不堪。
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只是这一年里明朝廷上发生了若干历史学家容易忽视的事件,而这些事件看来虽似末段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果,恰恰是历史的重点。《万历十五年》中通过对明朝几个关键性人物的描述,看到了这个没落王朝的悲剧命运,历史,最终让这些帝王将相所泯灭。
虽然对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已经批评得很透彻——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他认为,明朝的特征在于“依靠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手段;意识形态充斥了帝国的各个方面,无论从强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是空前未有的。
万历十五年,那一刻开始,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西方的帝国正在崛起,东方的帝国开始沉沦!
TAG:
热门标签: 复习(2) led(1) 石英石(1) 地震带(1) 去世(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这里曾经是国家首都,如今却变成了一个镇
王朝有兴替,城市也有盛衰,曾经武则天的神都洛阳,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都曾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然而今天,它们却只是两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当然现代城市的发达程度远非古代文明可比,它们如今的城市规模远超古代,但在全国城市中的位置就远远没有历史上那么重要了。从一国之都跌落为三线城市,也还勉强..
-
上一篇
66年前叛逃者计划阴险程度超乎你想象!这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1951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了规划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叛逃者总体性政策的NSC86/1号文件,并得到杜鲁门总统的批准。随后,心理战略委员会把这份文件列为指导对苏心理战的政策文件之一。随后心理战略委员会设计出“叛逃者项目”。表面上,这是一个援助“难民”的人道主义项目,实际上,它是一个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