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晚年的一个预言,百年后竟然成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清朝的康熙帝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六十一年,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后世说他“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甚至有人称赞其为“千古一帝”。康熙帝在晚年时曾做出过一个预言,结果一百二十多年后居然成真,清朝自此走向衰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发生在1716年,也就是清朝的康熙五十五年,此时的康熙帝已经63岁了,虽然身体大不如前,但头脑依然非常清晰,他隐隐约约意识到,未来的中国将要面临着一场灾难,而造成这场灾难的就是所谓的“西洋等国”。康熙帝的原话时这么说的,“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没想到康熙帝一语成谶,1840年英国悍然挑起鸦片战争,清军屡战屡败,两年后清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自此那个东方的“天朝上国”走向崩溃,而近代的中国饱受各种灾难。那么问题来了,康熙帝是怎么知道“中国恐受其累”的呢?事情还得从明朝末年开始说起。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找到了通往中国的航线,到了明朝末年,西方诸国纷至沓来。西班牙、荷兰先后妄图在台湾、澎湖地区建立殖民地,葡萄牙则通过贿赂明朝地方官员,攫取了澳门地区。与此同时,西方的传教士为了传播宗教,也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赢得了明朝部分士大夫的关注。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西学东渐”。明朝以徐光启、孙元化为首的官员,对西方科技非常重视,特别是西方的火炮技术,因为当时明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徐光启不仅主张购买西方的火炮,他还建议雇佣一小队葡萄牙军队,来帮助明朝对抗后金。清朝建立后,许多西方传教士为清朝效力,比如顺治帝就对汤若望十分信任。
康熙帝即位初年,爆发了一场争论,因为当时的历法是由西方人汤若望、南怀仁指定的,引起了部分中国官员的不满。后来在康熙七年,证明新法优于旧法,大概也就是从此开始,康熙帝对西方科技十分感兴趣。康熙帝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制造天文仪器,此后南怀仁还负责督建火炮,因此被封为工部右侍郎。
康熙帝对西方科学很感兴趣,随着大量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他开始在宫中进行系统的学习。1689年12月25日,“上召徐日昇、张诚、白晋、安多等至内廷,谕以自后每日轮班至养心殿,以清语授量法等学”。康熙帝都学过什么内容呢?他先是学习各种西方天文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各种数据。
后来康熙帝还学习过欧几里得几何学,之后还了解过过西方的医学,甚至对西方的乐器还略知一二。通过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了解,康熙帝已经意识到当时西方的科学已经远远领先于东方,他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康熙帝虽然做出了准确的预言,但却没有提出解决这种方法的手段!
TAG:
热门标签: 座号(1) 名日(1) 世界(67) 吉利ICON(2) 差异(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什么一个孩子都没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们知道,明成祖朱棣自1402年登基称帝之后,一直到公元1424年去世,在这22年里,他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按理来说,做皇帝这么久,不应该连一个子女都没有。当然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他当皇帝以后,并不是说在之前也没有,事..
-
上一篇
清朝后宫最受宠的妃子,死后乾隆思念了她几十年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清朝虽是最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晚期受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但曾经也是有过辉煌时期的,康乾盛世代表着清朝国力的鼎盛时期,这似乎是康熙和乾隆的功劳,但其实雍正才是促成盛世的英明帝王,而乾隆只是大清的“败家子”..